中梁山矿区煤的孔隙特征及其对吸附性的影响P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Its Impact on Adsorptivity in Zhongliangshan Mining Area
胡广青,姜波,吴胡
摘要(Abstract):
为了研究中梁山矿区煤的孔隙性、吸附性特征,选取8组煤样分别进行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分析。研究表明:(1)大孔和微孔对煤总孔容的控制明显,过渡孔和中孔影响小,微孔对煤比表面积的贡献最大;(2)煤中孔隙以开放孔为主,并具有相当数量的半封闭孔,孔隙连通性总体较好;(3)在中低煤级阶段,一般煤的孔隙度、孔容和比表面积均随变质程度的增大而减小;(4)煤的最大吸附量与总孔容、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KeyWords): 中梁山矿区;煤变质程度;孔隙性;吸附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广青,姜波,吴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Meyers R A.Coal structure.New York[J].Academic Press,198278-83.
- [2]钟玲文,张慧,员争荣,等.煤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其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30(3):26-29.
- [3]吴俊,金奎励,童有德,等.煤孔隙理论及在瓦斯突出和抽放评价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1991,16(3):86-95.
- [4]李旭.不同变质程度煤比表面积与吸附特征关系的研究[D].煤科总院沈阳研究院,2007,8.
- [5]张慧.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J].煤炭学报,2001,26(1):40-44.
- [6]琚宜文.构造煤结构演化与储层物性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
- [7]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等.煤层气地质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 [8]唐书恒,蔡超,朱宝存,等.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8,28(12):30-33.
- [9]张晓东,桑树勋,秦勇,等.不同粒度的煤样等温吸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4):427-432.
- [10]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3):327-333.
- [11]苏现波,张丽萍,林晓英.煤阶对煤的吸附能力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5,25(1):19-23.
- [12]郝琦.煤的显微孔隙形态特征及成因探讨[J].煤炭学报,1987,(4):52-54.
- [13]刘常洪.煤的孔隙结构及其对瓦斯的吸附特征[D].安徽淮南:淮南矿业学院,1991.
- [14]叶建平,秦勇,林大杨.中国煤层气资源[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 [15]姜波,琚宜文.构造煤结构及其储层物性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4,24(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