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8, v.30;No.224(02) 29-3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基于压汞法的低阶煤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Low-ranked Coal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Mercury Intrusion——A Case Study of Southern Junggar Basin

李昌峰,魏迎春,王安民,曹代勇

摘要(Abstract):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是我国重要的低煤阶煤层气地区。以准南低阶煤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压汞法为基础,运用分形维数对煤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该地区煤储层微小孔较为发育,压汞曲线分为两类,第一类汞饱和度和退汞率较高,利于煤层气的产出,第二类汞饱和度和退汞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但有利于煤层气的储集,该区整体储层较好。从分形维数的角度来看,孔径在10~2 100nm具有明显的分段分形特征,并呈现出随孔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此外,通过分形维数与煤岩特征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低阶煤阶段,大孔分形维数与R_(o,max)、惰质组含量呈正相关,但与灰分含量、镜质组含量、挥发分含量呈负相关。而分形维数越高,孔隙结构越复杂,因此,在研究区,高演化程度的富惰质组煤储层孔隙结构较差,而高灰分、挥发分、富镜质组的煤储层孔隙结构较好。

关键词(KeyWords): 压汞法;低阶煤;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资助项目(12113021080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2141,41402134)

作者(Author): 李昌峰,魏迎春,王安民,曹代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