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煤类分布的探讨Coal Rank Distribution in No.3 Surface Minefield,Juhugeng Coalmine Area
邓文诗,李永红
摘要(Abstract):
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井田成煤期为中生代侏罗纪,煤的变质程度为中变质,主要煤类有1/3焦煤(1/3JM)、气煤(QM)、1/2中粘煤(1/2ZN),次为弱粘煤(RN)及少量的不粘煤(BN),并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在井田向斜南翼,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的1/3JM分布于浅部,相对较低的1/2ZN分布于深部。通过恢复原型盆地煤类分布规律,认为其变质现状是在深成变质作用下、现存构造面貌发生前已基本完成,勘查资料表明,贯穿井田中部的F2逆冲断层将原向斜构造切割成了两个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形态,逆冲断层将盆地深处的地(煤)层推覆到地表露头,使得浅部煤层变质程度高于其深部的煤层。
关键词(KeyWords): 煤类分布;原型盆地;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邓文诗,李永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 [2]张泓,李恒堂,熊存卫.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 [3]李增学,魏久传,刘莹.煤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 [4]王竹泉.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析规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 [5]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煤田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1981.
- [6]李瑞生.中国的含煤地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 [7]吴向农.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 [8]赵文智,靳久强.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