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09, v.21;No.122(10) 26-3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煤类分布的探讨
Coal Rank Distribution in No.3 Surface Minefield,Juhugeng Coalmine Area

邓文诗,李永红

摘要(Abstract):

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井田成煤期为中生代侏罗纪,煤的变质程度为中变质,主要煤类有1/3焦煤(1/3JM)、气煤(QM)、1/2中粘煤(1/2ZN),次为弱粘煤(RN)及少量的不粘煤(BN),并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在井田向斜南翼,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的1/3JM分布于浅部,相对较低的1/2ZN分布于深部。通过恢复原型盆地煤类分布规律,认为其变质现状是在深成变质作用下、现存构造面貌发生前已基本完成,勘查资料表明,贯穿井田中部的F2逆冲断层将原向斜构造切割成了两个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形态,逆冲断层将盆地深处的地(煤)层推覆到地表露头,使得浅部煤层变质程度高于其深部的煤层。

关键词(KeyWords): 煤类分布;原型盆地;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邓文诗,李永红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