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9, v.31;No.237(01) 17-24+3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以黄陇侏罗纪煤田郭家河煤矿为例
Application of Study on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Coal Accumulation Pattern in Coalmine Exploitation——A Case Study of Guojiahe Coalmine,Huangling-Longxian Jurassic Coalfield

贺丹,段中会,叶桢妮,黄美涛,潘怡

摘要(Abstract):

通过收集、对比煤矿勘查、建井和生产资料,开展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对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结合煤层发育及赋存特征,总结其聚煤规律,并与矿井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郭家河煤矿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漫沼泽相沉积;东部发育河漫滩相沉积;中部地区的古洼地水体较深,发育河漫湖泊相沉积;在古隆起与河漫沼泽过渡区域发育冲积带沉积;煤层发育与含煤地层沉积呈正相关性,地层发育厚煤层亦厚,地层发育薄煤层亦薄甚至尖灭。区内可划分为三个含煤地带:富煤带(厚煤区)、稳定聚煤区和含煤过渡带,其中富煤带煤层最厚最好,含煤过渡带煤层最薄最差。通过与矿井工作面生产实际对比综合分析后,预测在矿井二盘区南部、北部位于古隆起的"山脊"处的含煤过渡带,煤层薄且变化大,采区工作面出现"孤岛状"无煤区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KeyWords): 延安组;沉积特征;岩相古地理;聚煤规律;采前预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4KTZB01-03-03)子课题之一

作者(Author): 贺丹,段中会,叶桢妮,黄美涛,潘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