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余吾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演化及聚煤规律Shanxi Form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Coal Accumulation Pattern Analysis in Yuwu Minefield, Shanxi
杨利芳,石彦强,李永军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研究区163个钻孔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煤矿开采揭露资料进行解释和对比,同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组合以及华北晚古生代早二叠世陆表海盆地地质背景,分析了山西组的岩性组合、展布特征及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山西组底部为陆表海环境,含菱铁质泥岩是有力证据;区内主采3号煤层形成于华北大海退之后废弃的三角洲前缘之上,煤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后期局部冲刷的影响,与基底环境关系不大;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厚煤层展布特征表明华北晚古生代早二叠世为一个稳定的克拉通盆地。
关键词(KeyWords): 3号煤层;山西组;沉积环境演化;聚煤规律;余吾井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利芳,石彦强,李永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吴国强.山西省潞安矿区屯留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R].山西太原:山西煤田地质局,1994.
- [2]石彦强.动态聚煤模式——兼论成煤植物在聚煤环境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S01):6-8,39.
- [3]尚冠雄.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M].山西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4]程宝洲.山西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山西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5]王华.保德矿区太原组桥头砂岩沉积特征与煤聚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3(2).
- [6]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J].沉积学报,2009,27(1).
- [7]张璐.沁水盆地郑庄区块山西组的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2,28(10).
- [8]崔金池,俎新许,张坤.新密煤田翟沟井田山西组煤层特征及聚煤环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7).
- [9]解锡超,王正喜,唐跃刚,等.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煤岩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8).
- [10]胡斌,杨连超,胡磊,等.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15#煤层成煤环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3,25(1).
- [11]邵龙义,肖正辉,何志平,等.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古地理学报,2006,8(1).
- [12]邵龙义,肖正辉,汪浩,等.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地质科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