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控煤作用分析Coal Hosting Structural Element Partition and Structural Coal Control Analysis in Sichuan Province
梁万林,魏文金,陈忠恕,刘旭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四川省地质构造后期演化及其变形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主要含煤岩系分布及聚煤特征,将四川省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为川南-黔北、华蓥山、米苍山-大巴山、龙门山、川中、大凉山-攀枝花、盐源、巴颜喀拉、西秦岭9个二级赋煤构造带。以构造研究为主线,根据主要含煤岩系和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煤田地质勘查资料以及典型控煤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区控煤构造可划分为5大类14种类型,虽然构造样式丰富,类型多样,但主要以挤压构造样式的褶皱断裂组合和逆冲断裂组合为主,其它各类构造样式虽有发育,但数量较少,规模一般也不大。
关键词(KeyWords): 四川省;赋煤构造带;构造样式;控煤意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煤炭资源评价项目(任务书编号资【2007】038-01-22-06号)
作者(Author): 梁万林,魏文金,陈忠恕,刘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四川煤田地质局.四川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R].四川:成都,2011.
- [2]四川煤田地质局.四川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R].四川:成都,1995.
- [3]曹代勇,占文峰,魏迎春,等.煤田地质勘查与评价[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 [4]四川,贵州,云南煤田地质局课题组,.黔西、川南、滇东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 [5]郭正吾,邓康龄,韩永辉,等.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13-134.
- [6]蔡立国,刘和甫.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与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2):115-120.
- [7]胡明.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06,37(增1):17-21.
- [8]曾代勇,王佟,琚宜文,等.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