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的演变与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Energy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柏立田,刘静
摘要(Abstract):
论述了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的能源演变规律及其对勘探地球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形态及我国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认为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工业化进程、能源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性,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能源和我国国家建设的特殊时期中有战略地位,并将面临从"找矿型"转变成为"社会型"的学科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KeyWords): 勘探地球物理;能源;工业革命;工业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柏立田,刘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民青.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J].山东社会科学,2003,(4):5-22.
- [2]邓晋福.学科交叉是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地质教育,1996,(4).
- [3]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14.
- [4]郭志仪.战后世界能源问题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91-99.
- [5]张永胜.世界能源形势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 [6]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5.
- [7]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吕明,袁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8]赵峦啸.从三次科技革命看地球物理的发展史及其对未来地球物理的展望[J].科技信息:87-89.
- [9]刘光鼎.回顾与展望—21世纪的地球物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17(2):191-197.
- [10]罗孝宽,郭绍雍.应用地球物教程一重力磁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 [11]张立敏.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大事年表[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0.
- [12]李元祥,黄飞.应用地球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刊,1995,6(2):7-9.
- [1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1:330-331.
- [14]吕政.关于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1):5-9.
- [15]中国工业化起点探析—“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影响[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6):17-23.
- [16]黄文,宋淑珍.关于我国的能源的结构和能源发展战略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1):18-23.
- [17]谢和平.发展低碳技术推进绿色经济[J].中国能源,2010.9,32(9):5-10.
- [18]吕明.中国煤炭消费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
- [19]能源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 [20]我国地球物理测井学科发展史[N/OL].中国能源信息网,[2009-9].http://oil.nengyuan.net/2009/0927/33896.html.
- [21]李舟波,孟令顺,梅忠武.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