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GSHP地埋管换热关键影响因素测试Test on the Main Heat Transfe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SHP Ground Heat Exchangers in Xi'an Area
杨永健
摘要(Abstract):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西安地区以地表深厚黄土为显著特点,其地埋管换热量与其他地方具有明显差异。平均地温、换热器管径、连管方式、换热器型式、媒介流速是影响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换热器换热量、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效率的最大因素。为了准确评判西安地区以上各因素对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测试共施工了不同管径、不同型式的6口地源热泵换热井,经多次反复测试,测定各种组合形式的换热量,研究成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地源热泵;管径;连管方式;换热性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2018TDZD017);;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ZDLSF05-12)
作者(Author): 杨永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桂菊,张军,陈伟,等.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5):571-573.
- [2]杜克磊,赵俊兰,刘谏,等.我国地源热泵应用研究现状与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30(2):96-104.
- [3]赵丰年.新形势下地热能行业发展规划基础及目标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20,28(6):10-15.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能效稳步提升绿色建筑跨越式发展[EB/OL].(2021-8-27)[2022-1-12].https://www. ndrc. gov. cn/xwdt/ztzl/2021qgjnxcz/bmjncx/202108/t20210827_1294904.html?code=&state=123.
- [5]陈松.地源热泵空调能耗分析与节能运行方法研究[D].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 [6]张海琳,余跃进,胡纯良.地埋管地源热泵地埋管管径的选取[J].暖通空调,2012,42(12):114-117.
- [7]范军,刘福胜,胡玉秋.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4,28(2):219-222.
- [8]傅俊萍,石沛,李江.三种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模拟与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15,33(3):254-256,286.
- [9]于明志,李昊轩,李凡.基于经济性分析的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优化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1,36(6):8-14.
- [10]邹行,裴鹏,郝定溢,等.不同土壤类型与含水率对水平埋管换热性能影响数值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6):221–229.
- [11]李佩佩.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模拟研究[D].辽宁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3.
- [12]刘宪英,丁勇.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形式及设计计算[J].供热制冷,2004(4):26-31.
- [13]刁岳峰,周家志.地源热泵系统竖直地埋管设计中的几个原则[J].暖通空调,2013,43(9):12-15.
- [14]赵乐涛,孙友宏.地源热泵及垂直埋管法技术[J].山西建筑,2006,15(2):148-150.
- [15]贾永英,周正,支艳,等.GSHP垂直埋管换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5,203(5):143-145.
- [16]李永强,徐拴海,张卫东,等.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及换热性能[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0,48(1):183-188.
- [17]李静,张帅,刘亚兰,等.合肥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21,42(3):33-37.
- [18]胡映宁,熊理国,刘渊.不同垂直埋管形式地源热泵热水系统换热性能研究[J].公用工程设计,2012(5):117-120.
- [19]胡平放,康龙,江章宁,等.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流体机械,2009,37(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