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21, v.33;No.269(06) 31-36+6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连续、薄互层煤层气地质建模技术——以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为例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Discontinuity, Thin Interbedded CBM Resources——A Case Study of Surat Basin, Australia

宣涛,王文升,刘灵童,李建荣,秦鹏

摘要(Abstract):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煤层气具有纵向煤层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厚度薄、煤阶低、渗透率高、含气饱和度高等特点,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精确定量表征这种不连续的薄互煤层挑战难度大。利用地震、测井、地质解释成果,充分挖掘煤系地层特点与三维建模技术的相关性。首先利用地震构造解释与分层数据,采用"井震结合"方式建立地层构造格架;其次利用井间煤层对比统计煤层延展长度,作为模型变差函数的变程大小主要依据,采用煤层厚度分布图作为模型平面趋势约束,运用岩相垂向概率分布作为模型垂向上的趋势约束,通过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薄互煤层的岩相模型;基于岩心标定下测井解释的含气量与埋深、密度的相关关系建立含气量模型;利用中途测试解释的渗透率建立渗透率模型;利用等温吸附曲线与压力梯度曲线,建立埋深与最大吸附含气量相关关系,从而建立含气饱和度模型。运用薄互煤层厚度累加的等效网格粗化方法,有效解决了薄互煤层精确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运算速度耦合难的问题。实践表明:该套薄互煤层气地质建模技术能够较准确表征煤层发育地质特征,为后续产能模拟、方案设计提供可靠支撑。

关键词(KeyWords):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不连续的薄互煤层;含气饱和度模型;网格粗化方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宣涛,王文升,刘灵童,李建荣,秦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