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潭煤系聚煤特征参数研究Study on Longtan Coal Measures Coal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Hunan
刘海波,刘石磊,武志伟
摘要(Abstract):
聚煤规律研究对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安全生产布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深入研究湖南龙潭煤系的聚煤规律,层码值被提出来并参与分析。层码值的提出不仅补充了聚煤规律研究的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使聚煤作用在层序上的变化规律实现了量化研究。结果显示,湖南龙潭煤系的经典参数都具有较强的区域分布特征;主采煤层层码值、相对层码值、可采煤层平均层码值、平均相对层码值都比较一致地表明,湖南龙潭煤系最佳聚煤环境是由盆地中央向边缘逐渐迁移。研究表明经典技术参数分析有助于查明煤系聚煤规律;层码值的应用更有利于分析煤层在层序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关键词(KeyWords): 聚煤特征;技术参数;层码值;龙潭煤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海波,刘石磊,武志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维波,李江海,王洪浩,等.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2015,42(2):685-694.
- [2]鲁静,邵龙义,孙斌,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古地理与聚煤作用[J].煤炭学报,2012,37(5):747 -754.
- [3]李旭兵,曾雄伟,王传尚,等.东吴运动的沉积学响应:以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不整合面为例[J].地层学杂志,2011,35(3):299-304.
- [4]顾志翔,彭勇民,何幼斌,等.湘中坳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J].中国地质,2015,42(1):288-299.
- [5]吉丛伟,邵龙义,彭正奇,等.湖南省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1):103-110.
- [6]郑振华,何红生,肖金成.湖南省攸县兰村矿区深部煤岩层对比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6,28(3):12-16.
- [7]朱林英,伍意德,左文贵,等.湖南省郴耒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5,27(6):8-11
- [8]李焕同,曹代勇,王林杰.雪峰山东缘湘中地区控煤构造特征及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37(4):611-621.
- [9]刘海波.基于矿井地质的一个三角洲的演化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4):9-15.
- [10]扈金刚,唐书恒,李灿,等.湖南洪山殿矿区煤系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42(1):13-18.
- [11]王小清,张良平,刘珍奇.湖南胜利-李家湾煤矿区测水组含煤特征及找煤远景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44(3):14-19.
- [12]邓宏文,王洪亮,李熙喆.层序地层地层基准面的识别,对比技术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3):177-184.
- [13]林畅松.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J].沉积学报,2009,27(5):849-862.
- [14]杨伟利,姜在兴,操应长,等.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J].沉积学报,2009,27(2):299-305.
- [15]张利伟,严德天,刘文慧,等.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J].煤炭学报,2019,44(2):545-556.
- [16]李英娇.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