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分析研究Analytic Study on Coal Basin Eco-geological Exploration Zoning in Qinghai Province
王伟超,文怀军,王宏宇,苏延鹤,张少林,张文龙
摘要(Abstract):
在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和新要求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更加紧密的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青海省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赋煤特征,按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土壤类型、水系分布、冻土分布、生态自修复能力、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问题)、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的明显差异划分出5大生态地质勘查区及相应的13个含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通过生态地质勘查分区的划分和其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的总结认识,进而为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生态文明开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KeyWords): 煤盆地;生态地质;生态地质勘查;分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伟超,文怀军,王宏宇,苏延鹤,张少林,张文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汪振立.生态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 [2]赵平.新时代生态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内涵与架构[J].中国煤炭地质,2018. 30(10):1-5.
- [3]王佟,孙杰,江涛,等.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构架与科学问题[J].煤炭学报,2020. 45(01):276-278.
- [4]迪力沙提·亚库甫,严金明,李强.基于生态导向与自然条件约束的青海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35(03):94-98+111.
- [5]张忠孝.青海地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6]郭艳丽.青海省生态环境质量初析[J].中国统计,2014(04):47-48.
- [7]张雪亭.青海省大地构造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郭怀军.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D].西北大学,2017.
- [9]李冰.祁连山典型地区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 [10]许志琴,杨经绥,侯增谦,等.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地质,2016. 43(01):1-42.
- [11]刘善品.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隆升的时空演化[D].兰州大学,2015.
- [12]许志琴,杨经绥,侯增谦,等.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地质,2016. 43(01):1-42.
- [13]许长坤,宋顺昌,文怀军.青海省煤炭资源概况及潜力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1. 23(05):65-68.
- [14]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青海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R].青海煤炭地质局,2010.
- [15]张发德,孙军飞.青海聚煤盆地主要控煤构造类型[J].中国煤炭地质,2012. 24(05):1-5.
- [16]邓文诗,张丽霞,成永盛.青海省下中侏罗统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聚煤作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 21(S2):14-18+56.
- [17]王佟,张博,王庆伟,等.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 45(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