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煤的类型研究DISCUSS O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YPE OF COAL-FORMING— CHARACTERISTIC OF COAL QUALITY"ROUGH GENETIC MODEL ——STUDY OF COAL TYPES
吴观茂,赵师庆
摘要(Abstract):
本文是《实用煤相学》研究的另一篇论文,对组成不同煤相(Ⅰ1、Ⅰ2、Ⅱ和Ⅲ)的煤的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不同环境(煤相)决定了不同的成煤类型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煤型煤的显微组分(类脂组、镜质组和无机组分)组成和镜质组特征(荧光强度和反射率)的深入研究,划分出与四种煤相相对应的四种基本的类型:即强还原型腐泥煤或腐殖腐泥煤(Ⅰ1型)、强还原型腐泥腐殖煤或腐殖煤(Ⅰ2型)、较强还原型腐殖煤(Ⅱ型)和较弱还原型腐殖煤(Ⅲ型)。从而阐述了煤相与煤型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为进一步表述“沉煤环境(煤相)—成煤类型(煤型)—煤质特征(煤质)”这一概略成因模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煤,类脂组,镜质组,煤型,煤相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Author): 吴观茂,赵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