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赋煤区煤炭生态地质特征研究Study on Coal Eco-geological Features in Main Chinese Coal Hosting Areas
王玥,赵欣,黄勇,孙杰
摘要(Abstract):
我国的能源结构正逐渐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但煤炭依然占据我国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传统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勘查方式方法效率低,资源的开发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传统的构造"九宫"分区基础上,重点考虑生态环境和煤炭资源分布两大因素,划分出九大煤炭生态区,分析各生态区煤炭生态地质特征,总结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以期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文明建设;煤炭生态地质;生态环境修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玥,赵欣,黄勇,孙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平.新时代生态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内涵与架构[J].中国煤炭地质,2018,30(10):1-5.
- [2]赵平.新时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及发展方向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2018,30(04):1-4.
- [3]侯慎健,王佟,张博,等.对新时代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发展思路的探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2):341-346.
- [4]王佟.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3-50.
- [5]王佟,邵龙义,夏玉成,等.中国煤炭地质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与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J].中国地质,2017,44(2):242-262.
- [6]彭苏萍,张博,王佟.我国煤炭资源“井”字形分布特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9):29-35.
- [7]王佟,孙杰,江涛,等.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构架与科学问题[J].煤炭学报,2020,45(01):276-284.
- [8]彭苏萍.煤炭资源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3-98.
- [9]王佟,张博,王庆伟,等.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01):1-8+13.
- [1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和资源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 [11]王海宁.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基础性作用新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2018,30(07):5-9.
- [12]周其刚.中国煤炭资源不同区带的生态环境特征[J].北方环境,13,6(26):17-18-36.
- [13]田山岗,唐辛,王永康,等.第一部分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概略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1(S1):9-55.
- [14]陈武,唐辛,张希诚.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3(07):6-11.
- [15]邵龙义,董大啸,李明培,等.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J].煤炭学报,2014,39(08):1725-1734.
- [16]张东升,李文平,来兴平,等.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7,42(01):36-43.
- [17]叶贵钧.西北五省(区)的煤炭资源水资源及生态环境[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06):39-42.
- [18]朱吉茂,李瑞峰,王雷.我国西北煤炭发展空间和布局研究[J].中国矿业,2019,28(01):41-46.
- [19]张思平,周天豹.谈开发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的几点意见[J].中国能源,1980(01):28-30.
- [20]慕熙玮.贵州东部煤炭资源赋存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6,28(11):1-7.
- [21]方伯成.云南煤炭产业科学发展战略保证研究[J].中国煤炭,2009,35(12):26-31.
- [22]王佟,夏玉成,韦博,等.新疆侏罗纪煤田构造样式及其控煤效应[J].煤炭学报,2017,42(02):436-443.
- [23]乔军伟,宁树正,宋时雨,杨成.西藏煤炭地质工作进展及前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02):36-43.
- [24]胡振琪,龙精华,王新静.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J].煤炭学报,2014,39(08):1751-1757.
- [25]卞正富.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J].资源·产业,2005(02):18-24.
- [2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R]. 2004. 5.
- [2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全国生态功能区划[R].2008. 7.
- [28]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 [29]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2):122-126.
- [30]范立民,杨宏科.神府矿区地面塌陷现状及成因研究[J].陕西煤炭技术,2001(1):7-9.
- [31]王双明,杜华栋,王生全.神木北部采煤塌陷区土壤与植被损害过程及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2017,14(01):17-26.
- [32]黄翌,汪云甲,田丰,侯飞.煤炭开采对植被-土壤系统扰动的碳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04):817-823.
- [33]邵改群.山西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1,13(1):41-43.
- [34]王双明,黄庆享,范立民,等.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35]郭彦霞,张圆圆,程芳琴.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及其展望,化工学报,2014:65(7):2443-3453.
- [36]刘汉斌.新时代山西煤炭地质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2019,45(01):18-25.
- [37]武强,刘宏磊,陈奇,孙文洁,陈延.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7,42(05):1085-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