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某油砂矿成藏分析Mineralization Analysis of an Oil Sand Deposit in Turpan-Hami Basin
刘同庆
摘要(Abstract):
油砂矿作为一种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成藏模式及找矿标志规律的总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研究区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带,属于逆冲断裂疏导多期叠合抬升型油砂矿。根据对研究区生储盖组合特征及构造特征、构造演化的分析,表明构造是研究区油砂矿形成的决定要素、沉积相是基础、储层物性是关键因素、盖层的发育是油砂矿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几者缺一不可。地层组合、优势沉积相、煤线(层)、测井组合模型可作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层构造条件地区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KeyWords): 油砂矿;成藏模式;生储盖组合;找矿标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同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志强.新疆准噶尔盆地油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 [2]黄福喜,陈洪德,唐静,等.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03):56-62.
- [3]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等.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04):29-39.
- [4]党犇,赵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142-146.
- [5]张永旺.柴达木盆地油砂矿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6.
- [6]黄志龙,姜振学.吐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定量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