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深部勘查区山西组煤层发育及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Shanxi Formation Coal Seam Development and Roof,Flo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eatures in Panji Coalmine Deep Part Exploration Area
卜军,沈书豪,谢焰
摘要(Abstract):
潘集深部勘查区作为淮南煤田资源接替基地现已进入详查阶段,为了查明山西组煤层赋存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基于对勘查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详细分析了1煤和3煤赋存以及夹层岩性、厚度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组1煤和3煤区域平均厚度为3.5m;F66断层以北1煤受岩浆侵蚀,不可采范围集中分布,3煤不可采区域在F66断层两侧零星分布;1煤和3煤间夹层岩性以泥岩为主,平均厚度仅为1.25m。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1、3煤顶底板的岩石强度、岩性组成与结构组合工程地质特征,初步划分顶底板岩性组合类型,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和建设以及开采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发育;夹层特征;煤层顶底板;沉积组合;淮南潘集深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卜军,沈书豪,谢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卜军,孙贵,邵军战,等.安徽省淮南煤田潘集煤矿外围煤炭勘查(阶段)报告[R].合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2015.
- [2]朱文伟,张品刚,张继坤,等.安徽省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8):49-52.
- [3]张百禄.靖远煤田中侏罗统龙凤山组沉积环境及赋煤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6,28(9):21-25.
- [4]彭军.潘集矿区深部13--1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5.
- [5]王怀洪,李增学,吕大炜,等.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2):5-8.
- [6]魏振岱.安徽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找煤预测[J].中国煤炭地质,2013(4):6-6.
- [7]周士荣,邵军战,张耐,等.淮南煤田口孜集勘查区深部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