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FCE模型在煤层气开发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六盘水矿区为例Application of PCA-FCE Model in CBM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for Liupanshui Coalmine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刘英海,刘世奇,王文楷,田钰琛,杜瑞斌,陈世恒,桑树勋
摘要(Abstract):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近年重点发展的煤层气产业化后备区。为实现贵州省煤层气产业的产业化开发,需要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评价与优选。由于贵州省地质背景复杂,不同区域的煤层气开发条件差异显著,过往评价方法难以对贵州省煤层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基于此问题,以六盘水矿区为例,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数学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矿区内13个重点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区块展开了评价。划分了Ⅰ类区块4个,Ⅱ类区块4个,Ⅲ类区块5个,Ⅳ类区块3个,其中Ⅰ类区块主要分布在B向斜中,煤层分布稳定,煤层气可采资源占比及可采系数优于其余区块,向斜整体的煤层气开发条件较为优秀。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的优点,在减弱指标间多重共线性的同时,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的引入可为未来贵州煤层气产业的规模化开发工程部署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气;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六盘水矿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岩石力学地层理论方法体系研究”(42030810)
作者(Author): 刘英海,刘世奇,王文楷,田钰琛,杜瑞斌,陈世恒,桑树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福平,孙钊,桑树勋,等.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十四五”开发战略[J].天然气工业,2022, 42(6):65-75.
- [2]高弟,秦勇,易同生.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J].中国煤炭地质,2009, 21(3):20-23.
- [3]迟焕鹏,毕彩芹,胡志方,等.黔西地区煤层气井有利层位优选与精细化排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0(4):303-309.
- [4]张争光.滇东黔西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控制因素[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3.
- [5]徐宏杰,桑树勋,杨景芬,等.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6, 44(2):1-7,196.
- [6]易同生,高为.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J].煤炭学报,2018, 43(6):1553-1564.
- [7]刘照永.六盘水矿区煤层气目标区优选与评价[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54.
- [8]霍凯中,赵永军,孙立冬.灰色聚类分析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2):14-17, 90.
- [9]白利娜,曾家瑶,高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盘关向斜煤层气有利井区优选[J].煤炭科学技术,2019, 47(4):169-173.
- [10]高为,韩忠勤,金军,等.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 46(5):81-89.
- [11]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2):69-79.
- [12]杨瑞琴,唐显贵.贵州省六盘水煤田含煤地层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4, 26(7):28-32.
- [13]高为,韩忠勤,吕放,等.六盘水地区煤层含气性地质特征及差异成因[J].煤炭科学技术,2022, 50(11):122-130.
- [14]徐宏杰.贵州省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2.
- [15]薛帅康.格目底向斜煤层气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 [16]杨祎.贵州六盘水煤田二塘向斜煤层特征及对比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4, 36(3):33-35, 39.
- [17]张敏剑.土城向斜煤层气系统及其发育机理[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 [18]岑明峰,任波,赵福平,等.贵州中西部地区煤层气成藏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2, 24(7):18-23.
- [19]易同生,张井,李新民.六盘水煤田盘关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7(5):29-31, 148.
- [20]赵凌云,吴章利,钟毅,等.黔西六盘水煤田大河边向斜龙潭组煤系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24(7):1236-1248.
- [21]虞晓芬,傅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4(11):119-121.
- [22]金菊良,魏一鸣,丁晶.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水利学报,2004(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