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箕地区中、新生代挤压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板块活动的关系
徐志斌,高文泰
摘要(Abstract):
本文依据实测的地质构造要素,恢复了嵩箕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挤压构造应力场.并且根据这三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讨论了本区煤田构造格局及内部构造样式形成,发展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并从板块间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本区中、新生代挤压构造应力场产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徐志斌,高文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庄培仁等.从华北平原周围山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初步探讨华北盆地形成发展机制.(论文摘要).1982
- [1] 、万天丰.古构造应力场.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2] 、俞鸿年等.构造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986
- [3] 、徐志斌等.河南省嵩箕地区北西向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控煤作用.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8,(1)
- [4] 、高文泰等.构造控煤作用的几种形式.煤田地质与勘探,1986,(6)
- [5] 、方仲景等.华北断块区南部及邻区断块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见: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科学出版社,1980
- [6] 、李春昱。中国板块构造轮廓.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0,2(1)
- [7] 、杨理华等.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北京:地震出版社,1980
- [8] 、马醒华等。古地磁学及其在板块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见: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地震出版社,1986
- [9] 、王鸿祯等.在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地质学报,1982(3)
- [10] 、刘和甫等.亚洲大陆中、新生代裂谷系演化及构造分析.见: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2--为27届国际地质大会撰写。地质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