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侏罗统延安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形成Middle Jurassic Series Yanan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Coal Seam Form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王东东,邵龙义,李智学,任海香,李明培,田野,贺丹
摘要(Abstract):
在系统收集陕西省中侏罗统延安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煤层的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延安组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及湖泊体系;研究区南部黄陇地区在整个延安组沉积期均发育河流体系;中、北部地区在延一段早期和延五段沉积期以河流沉积为主,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在延一段中晚期-延四段沉积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榆林-神木-府谷和定边-靖边-吴旗地区;湖泊体系主要发育在延一段中晚期-延四段沉积期,主要分布在安塞-志丹-甘泉地区;在研究区的沉积体系中,煤层主要发育在河流泛滥平原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通过对延安组关键层序界面的识别与追踪,可将延安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9个体系域,3个层序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保存较全,向东、南方向层序III的保存程度逐渐变差,到南部黄陇地区仅残存层序I和部分层序II的地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厚煤层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晚期(最大湖泛面附近)、早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晚期。
关键词(KeyWords): 沉积相;层序地层;煤层形成特征;延安组;陕西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土资源大调查(12120106339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2)项目共同资助;;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TMP1008)
作者(Author): 王东东,邵龙义,李智学,任海香,李明培,田野,贺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双明.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 [2]王双明,张玉平.鄂尔多斯侏罗纪盆地形成演化与聚煤规律[J].地学前缘,1999,6(5):147-155.
- [3]时志强,韩永林,赵俊兴,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J].地球学报,2003,24(1):49-51.
- [4]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
- [5]白卫卫.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
- [6]陈洪德,赵俊兴,付锁堂,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早中侏罗世沉积层序充填动力学作用过程[J].天然气工业,2007,27(5):21-25.
- [7]赵俊峰,刘池洋,喻林,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8,82(4):540-552.
- [8]何善斌,马世东,刘小宁.鄂尔多斯南部侏罗系中下统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03):46-55.
- [9]李宝芳,李祯.鄂尔多斯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 [10]赵俊兴,陈洪德,向芳.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沉积学报,2003,21(2):307-333.
- [11]赵俊兴,陈洪德,傅锁堂,等.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与盆地充填演化耦合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5):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