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静态定位法监测数据分析与塌陷特征认识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and Subsidence Features Recognition Based on GPS Static Positioning
魏洁,胡向德,陈海龙,张磊,谭昌伟
摘要(Abstract):
以采矿工程资料及塌陷区地面变形调查为基础,通过在华亭采煤沉陷区东峡煤矿区部署GPS监测桩,对地表沉陷变形采用静态定位法进行监测,并采用统计图示的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测区范围内垂直移动及沉降量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步增大;水平移动方向总体指向采空区方向,塌陷边缘地带水平变形小,越接近采空区移动量越大,水平移动变形越大;无论是垂直移动变形还是水平移动变形或是倾斜等监测数据显示,测区内由北向南其地表塌陷程度明显增强,与采煤工作面从北向南推进,采空区逐步向南发展所产生的岩移塌陷规律相一致。测区内地面塌陷垂直移动变形总体呈正态沉陷规律,各地段表现出时空上的差异沉降现象;而水平移动的方向及变形量也有差异性,反映出煤矿采空地面岩移塌陷的复杂性。地面塌陷总体受控于地层岩性、构造条件、采矿方式及采空区大小等,而降雨也可能是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采空塌陷;剖面分析;变形特征;时空分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编号:201511056)
作者(Author): 魏洁,胡向德,陈海龙,张磊,谭昌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新虎.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 [2]国巧真,等采煤塌陷区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5,(01):25-28.
- [3]张新虎.甘肃省成矿区(带)研究[J].甘肃地质,2008,17(2):1~8.
- [4]刘远康.复合构造控制陇东煤系的形成[J].煤,2010,(06):60-61.
- [5]刘文明.甘肃陇东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J].煤炭工程,2013,(8):101-103.
- [6]李健,等.陇东煤田中侏罗世层序地层格架[J].甘肃地质,2012.02:63-66.
- [7]吴明俊,许霞,等.甘肃省陇东地区煤8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勘查前景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4,(12):28-32.
- [8]谭绩文,等.矿山环境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 [9]李晓玲.煤产地含煤地层的沉积规律及控制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6,(09):126-127.
- [10]李海鹰.RS与GIS技术在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时空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 [11]陆金平.GPS技术在矿山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08.
- [12]林健.基于GPS监测的地下开采矿山地表变形分析与预测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 [13]张彩明.高精度三次参数样条曲线的构造[J].计算机学报,2002,(03):26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