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碳中和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Target and Carbon Neutrality
张洋,杜松,丁晏,宋思彤
摘要(Abstract):
由CO_2等温室气体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对气候、环境、全球经济等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巴黎协定》中提出国家自主贡献,以明确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目前国家自主贡献已充分调动全世界195个独立主权国家中的194个国家,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碳中和世纪工程。我国在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也启动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较少温室气体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KeyWords):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国家自主贡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中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研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碳评价、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ZMKJ-2021-ZX02)
作者(Author): 张洋,杜松,丁晏,宋思彤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洋,赵岳,李威达,等.碳中和1+N之路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12):50-53.
- [2]李春鞠,顾国维.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2):13-16.
- [3]曾树荣,孙枢,陈代钊,等.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4,(4):196-200.
- [4]张鸿翔,李小春,魏宁.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3):335-340.
- [5]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等.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R]. 2019.
- [6]蔡博峰,等.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1)——中国CCUS路径研究[R].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2021.
- [7]张贤,李阳,马乔,等.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6):70-80.
- [8]张九天,张璐.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J].热力发电,2021,50(1):1-6.
- [9]赵欣.“双碳”背景下国外能源生产消费现状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启示[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11):35-40,45.
- [10]蒋向明.“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与地热产业双重发展机遇[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S1):1-6.
- [11]王金南,刘兰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环境管理思考[J].低碳世界,2013(1):22-25.
- [12]王芳源.全国碳市场运行特征及趋势[J].甘肃科技,2023,39(8):58-61.
- [13]翁智雄,冯娜拿,王枫.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机制研究[J].环境保护,2023,51(17):59-62.
- [14]李广宇,王晓萌,任慧,等.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及管控对策[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13(6):2025-2032.
- [15]张利娜,李冰.钢铁行业碳排放数据统计管理及应对策略分析[J].环境工程,2023,41(S2):291-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