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东部煤炭资源赋存研究Study on Coal Resources Hosting in 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慕熙玮
摘要(Abstract):
依据贵州东部的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及前人研究资料的整理,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地层学等理论,对研究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资源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东部含煤地层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石炭统祥摆组、中二叠统梁山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主要含煤地层),共出露含煤构造单元37个;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为潮坪-潟湖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从研究区平面分析,黔北煤田较薄,黔东北、黔东南以及黔南煤田煤层都很薄。预测煤炭资源量面积2 524.42 km~2,资源量307 434万t,并筛选出6个勘查优选区。区内以烟煤为主、含少量无烟煤,以高灰、高硫、中高热值煤为主。
关键词(KeyWords): 含煤地层;吴家坪组;聚煤环境;资源量;贵州东部地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贵州省2008年度公益性、基础性地勘基金项目,黔国土资发[2008-114-11]号
作者(Author): 慕熙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 [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煤田预测)[R].贵阳: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994.
- [3]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R].贵阳: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990.
- [4]黄操明,周绮峰.霍县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探讨[J].沉积学报,1988,6(4):72-81.
- [5]金振奎,冯增昭.煤的含硫量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复式油气田,1994,5(1):24-27.
- [6]戴传固,王敏,陈建书,等.贵州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贵州地质,2013,30(2):119-124.
- [7]李宗发,王砚耕.贵州地壳发展及其演化特征[J].贵州科学,2011,29(4):52-56.
- [8]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 [9]熊孟辉,秦勇,易同生.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5(6):778-782.
- [10]王砚耕.贵州构造基本构架及其特征(A).贵州区域构造矿因构造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
- [11]李宗发,王砚耕.贵州地壳发展及其演化特征[J].贵州科学,2011,29(4):52-56.
- [12]张超.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 [13]罗绳武.贵州大地构造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矿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续)[J].贵州工学院学报,1960,2:002.
- [14]唐显贵.贵州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