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马依西二井田煤中硫特征和沉积环境探讨A Discussion on Coal Sulfur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Mayixi No.2 Minefield, Guizhou
赵福平
摘要(Abstract):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7-1煤层为低硫煤,上部3至12-1煤层为中高硫煤;在平面上总体呈东南高、北西低的分布态势。聚煤环境是造成煤中硫差异的主要因素,17-1煤发育于泛滥平原相中,以成煤植物所含的原生硫为主,煤中硫含量低,而其它煤层形成环境因受海水影响较大,存在更多以硫化铁硫为主的次生硫而使硫含量较高。
关键词(KeyWords): 煤中硫;沉积环境;马依西二井田;贵州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福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R].贵州贵阳: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994.
- [2]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 [3]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R].贵州贵阳: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991.
- [4]杨瑞东,付锟,梁福凉.贵州晚二叠世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0,(04):55-59.
- [5]邵龙义,刘红梅,田宝霖,等.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J],沉积学报,1998,(2):55-60.
- [6]熊孟辉,秦勇,易同生.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6):778-782.
- [7]田维江.贵州晚二叠世各煤田含煤性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04):29-31,37.
- [8]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9]罗德生.贵州雄武晚二叠系P2s组含煤建造成煤环境的研究[J],中国煤炭,2000,26(9):22-23,31.
- [10]赵福平.贵州省晚二叠世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成因[J],煤炭转化,2007,30(3):16-20.
- [11]曾荣树,赵杰辉,庄新国.贵州六盘水地区水城矿区晚二叠世煤的煤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岩石学报,1998,(04):144-153.
- [12]袁三畏.中国煤质论评[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 [13]朱银惠.煤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