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9, v.31;No.247(10) 27-32+5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老黑山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煤与油页岩共生特征与品质差异
Lower Cretaceous Muling Formation Coal and Oil Shale Paragenetic Features and Quality Differences in Laoheishan Basin

徐银波,王君贤,刘招君,孟庆涛,宋宇,张家强,李锋

摘要(Abstract):

老黑山盆地蕴含丰富的煤炭和油页岩资源,下白垩统穆棱组上部含煤段发育8层油页岩和12层煤,二者常以互层的方式出现。通过沉积相分析,发现穆棱组煤发育在湖沼环境,油页岩发育在浅湖环境。穆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Ⅰ、Ⅱ、Ⅲ内发育完整的4个体系域,在层序Ⅲ的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有煤和油页岩沉积,油页岩为准层序的底部,向上水体逐渐变浅沉积有较厚煤层。通过对钻孔岩心进行系统取样,通过工业分析、低温干馏等测试发现,煤与油页岩差异较明显,煤具有高的含油率(平均10. 29%)、高发热量(平均20. 33MJ/kg)和低灰分(平均31. 08%)的品质特征,油页岩多为中等含油率(平均6. 23%)、中高发热量(平均11. 51 MJ/kg)和中低灰分(平均61. 32%)的品质特征,油页岩与煤相比工业品质偏低,且厚度较薄,单独开发不具备资源潜力。

关键词(KeyWords): 油页岩;煤;工业品质;沉积环境;共生特征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89606、DD20160188);; 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1211302108025-3);; 国家自然基金(41772092)

作者(Author): 徐银波,王君贤,刘招君,孟庆涛,宋宇,张家强,李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