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层气地质特征与研究方向思考Pondering on CBM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Research Trend in China
孙杰,王佟,赵欣,林中月,王遂正,江涛,何亮
摘要(Abstract):
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新时代对煤层气地质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我国煤层气资源及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我国煤层气资源具有"多个煤阶、多个深度、多期生气、多源叠加、多期改造"的地质特征。受"三低一多"储层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比重低。当前煤层气地质研究中在控气条件评价与储层动态描述,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关闭矿井煤层气利用,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协同勘查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认为应建立适应我国复杂多变特殊地质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层气地质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完善煤与煤层气(煤系气)协同勘查地质保障体系、构建关闭矿井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地质评价与保障体系作为新时代煤层气地质三大研究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气;地质;方向;思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青年基金(ZGMDKZ-Y-201508(G))
作者(Author): 孙杰,王佟,赵欣,林中月,王遂正,江涛,何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全国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M].地质出版社.北京:2017.
- [2]曹代勇,宁树正,郭爱军,等.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及其基本特征[J].矿业科学学报,2016,1(01):1-8.
- [3]蔚远江,杨起,刘大锰,等.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1,20(1):56-60.
- [4]门相勇,韩征,高白水,等.我国煤层气勘查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矿业,2017,26(S2):1-4.
- [5]杨正明,张英芝,郝明强,等.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2006,27(2):64-67.
- [6]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等.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0,38(11):10-16.
- [7]刘大锰,李俊乾.我国煤层气分布赋存主控地质因素与富集模式[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06):19-24.
- [8]秦勇,申建.论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J].石油学报,2016,37(01):125-136.
- [9]申建,秦勇,傅雪海,陈刚,陈润.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特殊性及其临界深度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09):1470-1476.
- [10]李辛子,王运海,姜昭琛,等.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J].煤炭学报,2016,41(01):24-31.
- [11]李松,汤达祯,许浩,等.深部煤层气储层地质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16,23(03):10-16.
- [12]黄炳香,刘江伟,李楠,赵兴龙.矿井闭坑的理论与技术框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04):715-729+747.
- [13]秦伟.地面钻井抽采老采空区瓦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 [14]汪长明.地面钻孔抽采条件下半封闭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
- [15]赵欣,程爱国,潘海洋,等.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煤层气资源评价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11):180-186+198.
- [16]王佟等.中国西北地区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 [17]王佟,王庆伟,傅雪海.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系统研究及其意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42(01):24-27.
- [18]许家林,钱鸣高.地面钻井抽放上覆远距离卸压煤层气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0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