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堑系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分析Geofracture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Genetic Analysis in Shanxi Graben System
李淼,房斌斌,刘汉斌
摘要(Abstract):
从系统论和耦合论的角度,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数据,分析研究了山西地堑系地裂缝的分布、规模、时间、强度和活动特征以及发育规律及动力来源和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山西地堑系地裂缝以小型地裂缝为主,集中出现于1981-2005年,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山前冲洪积平原盆山过渡带和盆地内次级地貌单位过渡带以及第四系厚度突变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边缘区;山西地堑系整体以张性地裂缝为主,活动强度中等,运动方式以垂直运动为主,同时伴随水平拉张运动和右旋扭动,总体上垂直运动大于横向水平拉张大于水平扭转;青藏高原隆起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右旋挤压运动是山西地堑系地裂缝的根本动力来源,深部断裂构造和深部沉积基底宏观上控制了地裂缝的发育地区和发育规模,盆地周缘活动断裂控制了地裂缝的空间分布,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盆地边缘地层的富水性、大孔隙性,盆地内部第四纪松散层的可压缩性,为地裂缝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盆地内部不同块体的泊松比、密度、重力差异也是地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原因,第四纪冲洪积土和风积黄土的管涌和潜蚀易发性一定程度了加剧了地裂缝拓展。
关键词(KeyWords): 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地裂缝;发育特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淼,房斌斌,刘汉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2]王乃梁.山西地堑系新生代沉积与构造地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3]贺鹏,贺秀全.山西历史时期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22(S1):19-22.
- [4]武强,姜振泉,李云龙.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灾害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 [5]陈元明.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27(3):72-80.
- [6]彭建兵.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 [7]徐锡伟,钱瑞华,高震寰.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震地质,1994,(4):355-364.
- [8]姜振泉,王晓波,张京.山西断陷带地裂缝的成因及其发育条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7,26(3):74-79.
- [9]彭建兵.中国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6,(1):5-12.
- [10]魏晓鹏,王润福.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时空分布规律及防灾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09,(2):46-48.
- [11]乔建伟,彭建兵,邓亚虹,等.临汾盆地地裂缝基本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5):856-865.
- [12]乔建伟,薛守中,彭建兵,等.临汾盆地果场地裂缝成因机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4):769-777.
- [13]孙晓涵,彭建兵,崔向美,等.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关系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2):91-98.
- [14]赵俊彦,王海刚,卢全中,等.运城盆地和峨眉台地地裂缝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9(6):58-67.
- [15]孟令超,彭建兵,卢全中,等.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群发机制与深部构造关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1):76-85.
- [16]赵晋泉,高树义,赵晓云,张大卫,庄明芳.山西大同市城区活动断裂及地裂缝灾害研究[J].山西地震,2005,(A1):28-28.
- [17]门玉明,彭建兵,李寻昌.山西清徐县地裂缝灾害现状及类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4):453-457.
- [18]马秀芳,赵晋泉,薛晓东,等.山西清徐地裂缝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6,38(A2):308-313.
- [19]姜振泉,等.临汾地裂缝的成因及发育环境研究[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 [20]赵瑞欣.山西应县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