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层滑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及预测方法Geophysical Features and Prediction Method of Coal Seam Interlayer Gliding Tectonics
孙常长,孟凡彬
摘要(Abstract):
煤层层滑构造会引发煤层性质变化,进而影响煤矿安全开采。为此基于层滑构造发育的地质特征,应用反射波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煤矿已揭露地质信息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煤层层滑构造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分析层滑构造在不同地震属性下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立不同地震信息响应特征与层滑构造之间的关系。基于层滑构造所引发的煤层变化及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解释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划分构造煤发育带,进而圈定层滑构造区域。
关键词(KeyWords): 层滑构造;构造煤;地震响应;多信息融合技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6ZX05041-002)
作者(Author): 孙常长,孟凡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崔加圣.层滑构造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J].煤炭技术,2004,23(2):90-92.
- [2]严家平,李义良.层间滑动构造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特征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7,26(8):41-43.
- [3]程云岗,邓绪彪.层滑构造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意义[J].煤炭技术,2012,31(5):107-109.
- [4]魏名地.煤层层滑构造区地震属性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 [5]王生全.渭北煤田小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1996,8(4):1-3+11.
- [6]吴基文.煤系层间滑动伴生构造特征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1997,9(4):7-9.
- [7]徐培,张晶.大峪沟井田滑动构造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
- [8]解国爱,姚素平,王光扣,等.淮南张集煤矿层滑构造分类及形成机制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37(1):11-19.
- [9]聂怀耀,赵琳颖,聂艳敏.滑动构造对三李深部煤炭勘查区二-1煤层和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J].中国煤炭地质,2017,29(6):1-6.
- [10]乐琪浪,陈萍,苗晓斌.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1.
- [11]张国明,邱志诚,魏廷双.张集井田层滑构造在三维地震中的表现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4).
- [12]吴基文.层滑构造及其对煤层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29(6):645-647.
- [13]张新红,尚照顺.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滑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6(1):115-118.
- [14]乐琪浪,杨为民,邱德生,等.煤层薄煤带展布特征及其与层滑构造关系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1):106-109.
- [15]解国爱,王光扣,孙兴平,等.淮南顾桥煤矿层滑构造形成机制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3):20-24.
- [16]朱书阶.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煤与瓦斯突出的探索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5):53-56.
- [17]汤红伟.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富集区预测中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煤炭,2012,38(2):46-49.
- [18]孟凡彬.煤层厚度变化数值模拟与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6):677-685.
- [19]孙锦屏,李万程.一个重力滑动构造的范例———介绍河南芦店滑动构造[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