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6号线覆盖型岩溶洞穴成层特征Layering Features of Covered Karst Caves in Hangzhou Subway No.6
张斌龙,刘建刚,宗岩,计顺顺,王美霞
摘要(Abstract):
根据岩溶洞穴分层性形成原理,以杭州地铁6号线河山路站-凤凰公园站工程区内覆盖型岩溶洞穴为例,对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该地段岩溶洞穴呈现明显的分层性,大致可以分为三层(-38~-42m、-48~-55m、-62.5m)。对比钱塘江杭州段发育的三级阶地,推测三层岩溶洞穴形成是新近纪以来杭州地区间歇性隆升造成的,三层岩溶洞穴显示杭州地区地壳运动的三次抬升。
关键词(KeyWords): 岩溶形成原理;发育特征;成层原因;新构造运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斌龙,刘建刚,宗岩,计顺顺,王美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余淑姣,游省易,唐小明.六洞山地下长河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04):10-15.
- [2]张三定、马贵生,等.武汉地铁岩溶问题研究方法[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27(4):426~427.
- [3]朱经亮,陶金良,李晓宁.公路路基岩溶勘察及处理方法[J/OL].中国高新技术业,2017,(09):123-124.
- [4]彭重建.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1):167-168.
- [5]陆景冈,贾明安,吴次芳.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钱塘江阶地古红土资源[J].自然资源学报,1992,(02):161-170.
- [6]周积元,郑家欣.杭州湾地区新构造运动探讨[J].上海地质,1987,(01):42-50.
- [7]湯文权,黄正維.浙江新构造运动与第四紀沉积[J].地质学报,1965,(04):371-384.
- [8]周继生.谢桥岩溶陷落柱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9,(18):458-459.
- [9]吕金波.石花洞8层溶洞展示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J].城市地质,2012,7(04):41-45.
- [10]吕金波,卢耀如,郑桂森,郑明存.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J].地质通报,2010,29(04):5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