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23, v.35;No.296(06) 14-2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海石湾矿区煤层气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
Main 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and High Production in the Haishiwan Coal Ming Area

张吉福,袁崇亮,王勃,张永成,周晓刚,张小东,李彤,李德慧

摘要(Abstract):

甘肃省煤层气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开展重点矿区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等主控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对于推动甘肃煤层气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以民和盆地海石湾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井地质、煤层气参数井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地质类比、测试化验等方法,分析了海石湾矿区的煤层气地质赋存特征、资源条件及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五层煤层(煤三、煤二、煤B3、煤B2、煤B1)和一层油页岩(油A层),其中煤二层全区发育,分布稳定且厚度大,为0~59.28m,平均19.61m;埋藏深度适中,为506.72~1 013.14m,平均685m;含气性条件好,含气量较高,平均7.89m~3/t,甲烷平均占比达到37.29%;资源量大,资源丰度高,达到2.24×10~8m~3/km~2;顶底板均为低透气性泥岩或细粒砂岩,封闭性好,且区内断层不发育(7.59条/km~2),规模较小(落差一般小于5m,不切穿煤层和顶底板),而由于井田东部边界靠近F_(19)断裂,促进了CO_2向煤层中运移扩散,使得断裂作用形成的厚煤区CO_2含量更高;为煤层气的赋存和富集创造条件。通过对典型的高、中、低产井生产数据分析,富集高产区域煤二层处于高储层压力和高温环境,储层压力梯度达到0.01MPa/m以上,地温最高可达48.9℃,同时具有较高的孔裂隙系统(孔隙度达到9.63%)、渗透性(渗透率0.692×10~(-3)~3.248×10~(-3)mD),含气饱和度在70%以上,为煤层气高产提供有利的地质和物性条件。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气;富集;高产;海石湾矿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煤层气高效排采的煤层水响应机理及产出水动力模型研究”(41872179)

作者(Author): 张吉福,袁崇亮,王勃,张永成,周晓刚,张小东,李彤,李德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