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2, v.24;No.150(01) 1-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淮北朔里煤矿岩床附近煤的光学性质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E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Coal near Sill in Shuoli Huaibei Coalmine

姜尧发,雒洋冰,李金刚,王西勃,周国庆,黄金凤

摘要(Abstract):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选择电极(ISE)、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研究安徽淮北朔里煤矿5号煤层与侵入岩浆岩(岩床)接触面附近煤的光学性质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与岩床直接接触的热变质煤在光学上显示天然焦的典型特征,除惰质组以外的显微组分大都变成了较粗大颗粒状镶嵌结构体,各向异性显著,小球体发育,微气孔很发育;与岩床间接接触(岩床之下)的热变质煤镶嵌结构体变细,各向异性变弱,微气孔不发育,未见小球体。研究还发现,从岩床下边缘至煤层底板泥岩表面的8个煤分层都显示铈(Ce)严重亏损的特征;在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上,Ce负异常"V"型谷非常显目,表明岩浆的高温将煤中原来的Ce3+氧化成Ce4+而与其它三价稀土元素(RE3+)发生了分离。数据显示,在朔里煤矿岩床接触变质煤中,稀土元素丰度与煤的灰分产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岩浆熔体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到周围煤中并未造成灰分产率大量提高。

关键词(KeyWords): 侵入岩岩床;接触变质煤;光学性质;稀土元素;安徽淮北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200);;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课题(编号2007-01)资助

作者(Author): 姜尧发,雒洋冰,李金刚,王西勃,周国庆,黄金凤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