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南地区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Structural Control of Taiyuan Formation Shale Gas Reservoiring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朱炎铭,周晓刚,胡琳
摘要(Abstract):
沁水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地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复杂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以太原组为目的层,结合野外地质观测,探讨了沁南地区构造对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主要以两大褶皱带和两大断裂带为特点;目的层大部分泥页岩富含有机质(TOC>1.5%),成熟度已超过2.5%,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已经进入干气窗,生成了大量的热成因甲烷。海西期以来,目的层经历了2次沉降埋藏、3次抬升剥蚀作用,燕山中期岩浆热作用促进了泥页岩的生烃作用,为页岩气富集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页岩气;构造控制;太原组;沁南地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272155)
作者(Author): 朱炎铭,周晓刚,胡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顾娇杨,叶建平,房超,等.沁水盆地页岩气资源前景展望[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455-461.
- [2]张金川,姜生玲,唐玄,等.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09,29(12):1-6.
- [3]秦勇,宋党育.山西南部煤化作用及其古地热系统——兼论煤化作用的控气地质机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 [4]宋岩,赵孟军,刘少波,等.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5,50(S1):1-5.
- [5]叶建平,叶贵钧.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的研究[J].地质评论,2002,48(3):319-323.
- [6]任战利.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J].地质科学,1998,32(2):251-254.
- [7]秦勇,宋党育,王超.山西南部晚古生代煤的煤化作用及其控气特征[J].煤炭学报,1997,22(3):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