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近纪聚煤盆地特征及成因类型Neogene Coal-Accumulation Basi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Types in Yunnan Province
罗星云,张永宏
摘要(Abstract):
云南新生代盆地发育,褐煤资源丰富。运用板块构造和岩石圈动力学的理论观点,从区域大地构造活动背景着眼,自盆地基底构造、同沉积活动与聚煤期沉积关系分析入手,对云南新近纪盆地地质构造及建造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了新近纪聚煤盆地的成盆机制、成因类型。研究认为新近纪盆地成盆于山间,范围狭窄,近物源剥蚀区,沉积体系组合以冲积扇—沼泽及冲积扇—湖泊体系为主。依据引起盆地形成的不同性质应力场、盆地沉积特征与控盆构造及区域构造背景,将盆地成因类型划分为张裂伸展盆地(热隆张裂型、伸展裂陷型)、压陷盆地(坳陷型、断坳型)、走滑盆地(楔型、离散型)、复合盆地(走滑—断坳型、走滑—压裂型、压隆—张裂型、张裂—断坳型)四类十型。
关键词(KeyWords): 新近纪;聚煤盆地;成因类型;云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罗星云,张永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永宏,罗星云.云南晚第三纪盆地成因类型与聚煤规律[R].昆明:云南省煤田地质局,1994.
- [2]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云南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R].昆明:云南省煤田地质局,2010.
- [3]云南地矿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版社.1990.
- [4]张云湘,骆耀南,杨崇喜.攀古裂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5]方宗杰.从地层学角度探讨昌宁—孟连缝合带的若干问题[J].地层学杂志,1992,16(4):365-372.
- [6]罗君烈.滇西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及基本特征[J].云南地质,1990,9(4):247-290.
- [7]杨森南.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 [8]万天丰.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 [9]陈焕疆.论板块大地构造与油气盆地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 [10]陈吉琛.试论滇中地区新生代陆内变形[J].云南地质,1992,11(3):257-263.
- [11]朱成男.云南小江断裂水平错距的测定[J].云南地质,1983,2(4):319-326.
- [12]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M].北京:地质版社.1987.
- [13]云南一九八煤田地质勘探队.云南省恩洪矿区煤炭资源及地质规律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省煤田地质局,1991.
- [14]许效松,徐强.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J].岩相古地理,1996,16(2):24-33.
- [15]司胜利.宜良可保盆地构造特征及煤层赋存规律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0).
- [16]朱炎铭.滇中宜良可保盆地的成因地层序列[J].中国煤炭地质(中国煤田地质),1996,8(3).
- [17]李聪聪,孙顺新,王新民,等.遥感技术在云南省昭通地区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10).
- [18]Mckenzie,D.Some rema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ba sin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1978,40:25-32.
- [19]马杏垣等,大陆构造若干基本问题(代序).中国大陆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 [20]柴天俊等.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J].云南地质,1992,11(3):2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