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九里山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方向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oal Prospecting Orientation in Jiulishan Mining Area, Xuzhou, Jiangsu
张传凤,王慧军,平立华
摘要(Abstract):
徐州九里山矿区属华北赋煤区的徐淮赋煤带,区内构造复杂,总体上为NE-SW展布复式褶皱,并被一系列NE向的断层切割。通过对区内构造特征研究,总结出3大类5小类构造控煤样式,并对其成因及与煤层赋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区煤系赋存与控煤样式关系密切。弧形构造的前锋带,构造变形强烈,以断裂构造为主要特征,煤系变浅有利于开采,但破坏较为严重,煤矿开采规模较小;复式褶皱内煤系变形不甚强烈,多以单斜产出或发生宽缓褶皱变形,局部煤层有剥蚀或埋深加大,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煤系赋存基本稳定,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勘探开发区块,浅部应成为今后勘查的重点;夹持于大型逆冲断裂间复式褶皱的靠近背向斜的转换位置煤系以复合构造样式产出,煤系有大面积产出之可能,但煤层埋深较大且部分煤系可能遭受破坏,可以作为找煤远景规划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九里山矿区;构造特征;控煤样式;找煤方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专项——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编码:1212010785001)
作者(Author): 张传凤,王慧军,平立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孟运平,廖家隆,袁振丽,等.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省(含上海市)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R].江苏南京: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2010:6-13.
- [2]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层表编写小组.华东区域地层表江苏及上海市分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
- [3]孟运平,张传凤,平立华,等.江苏省煤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矿区报告[R].江苏南京: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2012:43-44.
- [4]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课题组.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与找煤研究报告(江苏省部分)[R].南京:江苏省煤田地质局,1990.
- [5]李东平“徐淮”地区控煤构造的三种表现形式及演化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1993,5(4):1-7.
- [6]徐树桐,陶正,陈冠宝,等.再论徐(洲)一淮(南)推覆体[J].地质论评,1993,39(5):395-403.
- [7]李万程.徐淮弧的成因与煤炭资源远景[J].中国煤田地质,1996,8(2):1-4.
- [8]胡文钜,李东平,刘玉昌,等.徐州-淮北地区主要控煤构造与深化找煤研究[J].安徽地质,1997,(12):43-49.
- [9]王桂梁,姜波,曹代勇,等.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J].地质学报,1998,72(3):228-236.
- [10]琚宜文,王桂梁.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286-289.
- [11]胡社荣,张渝,岳婷,等.华北板块南缘北东地区构造特征及矿井瓦斯主控因素[J].中国煤炭地质,2014,26(8):29-33.
- [12]钱建平,傅雪海,孙宝民.徐宿弧形构造外缘煤炭资源赋存状态及找煤前景[J].中国煤田地质,2000,(1):23-58.
- [13]王陆超,王吉林,李磊.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学刊,2011,(3):247-250.
- [14]贾兆仁.徐州市九里山煤田的推覆—滑脱构造平移断层及找煤意义[J].江苏地质,1994,18(3/4):170-173.
- [15]夏帮栋.复式背斜及形成初探[J].江苏地质,1988(2):3-10.
- [16]金维浚,王桂梁,周治安.徐州—宿州地区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J].中国区域地质,1997,(03):2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