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相特征与煤中硫Nos.9 and 16 Coal Seams Anthracographic Features and Sulfur in Coal
曹志德
摘要(Abstract):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关键词(KeyWords): 煤相;煤中硫;花秋勘探区;黔北煤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曹志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春光,等.煤相研究进展[J].中国煤田地质,1998,10(4):18-23
- [2]杨永宽,等.中国煤岩学图鉴[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 [3]高青海.煤层成因和煤相研究历史回顾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
- [4]尚冠雄,等.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M].山西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5]Teichuller.从煤岩学观点看煤的成因[G]//煤田地质科技动态,江苏徐州:中国煤田地质局资料情报处,江苏省煤田勘探研究所,1990.
- [6]杨起.中国的煤炭资源.《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76-286.
- [7]Flores R M.Geologic and geomorphic control of coal development insome Tertiary Rocky Mountain Basins[J].USA.Int J Coal Geol,1993,(23):43-73.
- [8]汤达祯,等.华北晚古生代成煤沼泽微环境与煤中硫的成因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