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裂缝发育特征研究Study on Permo-Carboniferous Fissure Development Features in Northeastern Central Hebei Depression
尘福艳,杨创,丁文龙
摘要(Abstract):
岩心裂缝观测是目前研究裂缝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根据岩心裂缝发育情况对地层中的裂缝进行最直观的描述,是进行裂缝研究的最直接的手段,是裂缝测井和地震研究的基础,也是对后者研究精度的最直接的检验。通过对冀中坳陷东北部钻遇石炭-二叠系井的岩心观察,发现研究区的裂缝主要是天然裂缝,人工裂缝较少。天然裂缝的主要特征为裂缝间距较小,裂缝开启程度小或者是在地下为闭合缝,高角度缝和低角度缝均较为发育。其中,开启裂缝大部分未被充填,缝面干净,有镜面擦痕。影响天然裂缝发育的地质影响因素主要有岩性、埋藏深度和构造应力的关系。在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中裂缝发育段主要集中在泥质粉砂岩和含砾砂岩中;裂缝发育程度在同一期构造应力场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
关键词(KeyWords): 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岩心;天然裂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139)
作者(Author): 尘福艳,杨创,丁文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付孝悦.天然气成藏与保存[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2):212-214.
- [2]陈定宏,曾志琼,吴丽芸.裂缝性油气储集层勘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 [3]丁文龙,许长春,久凯,等.泥页岩裂缝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2):135-144.
- [4]Pollard,D.D.&Aydin,A.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Jointing Over the Past Century.GSA Bulletin,1988,100(6):1181-1204.
- [5]江涛.低渗透油藏储层裂缝预测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6]宋胜浩.利用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车古201潜山裂缝发育控制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1):18-20.
- [7]宋惠珍.裂缝性储集层研究理论与方法-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预测[D].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 [8]王嘉,周远志.影响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11(3):103-105.
- [9]袁海科,郝世彦,张文忠.延长油田志丹西区延长组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