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08, No.107(10) 38-4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贵州五轮山井田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
Tectonic Evolution and CBM Reservoir Formation in Wulunshan Minefield, Guizhou

朱炎铭,赵洪,闫庆磊,王辉,方俊华

摘要(Abstract):

贵州五轮山井田自二叠系煤层形成以来,主要经历了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更替。在构造控制下,煤层主要经历了四期煤化作用。煤层气主要生产阶段,发生在印支期末—燕山早期,保存的煤层气资源量巨大,据勘探资料推算,可采煤层的煤层气含量达到7.14~32.30m3/t.r。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自燕山期煤层气成藏以来,五轮山地区处于持续抬升剥蚀状态,煤层埋藏不断变浅,并发育了多组节理和断层。该区构造较为完整,煤层厚度较大,其主力煤储层层间距较小,盖层以泥岩为主,虽经多期构造改造,盖层仍保存完整,煤层较小,为煤层气的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KeyWords): 五轮山;煤层;构造演化;煤层气;贵州省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40730422)

作者(Author): 朱炎铭,赵洪,闫庆磊,王辉,方俊华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