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6, v.28;No.207(10) 29-3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伊犁盆地南缘含矿砂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Ore-bearing Sandbody Features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t South Margin of Ili Basin

康勇,逄玮,任满船,王冰,张大绪

摘要(Abstract):

含矿砂体物质成分、厚度、沉积特征与渗透性,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中西段含矿砂体的厚度变化、沉积微相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不同沉积条件下,含矿砂体特征、砂体泥质与粘土矿物含量及砂体中透镜体泥质隔挡层的数量、厚度不同,导致含矿主岩的还原能力、吸附能力的不同。地下水渗流模式的多样性,使得伊犁盆地南缘的成矿模式具有多样性。对砂体厚度研究发现,工业铀矿体大都发育在砂体厚度变化的转折部位,垂向上岩性由粗转细的界面(氧化-还原界面)是工业铀矿体易于富集的场所。

关键词(KeyWords):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砂体厚度;渗透性能;粘土矿物;成矿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775)

作者(Author): 康勇,逄玮,任满船,王冰,张大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