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层瓦斯分布规律研究A Study on Coal Seam Gas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Shanxi
郭景林,郭晓明
摘要(Abstract):
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是华北大型聚煤盆地的一部分,晚石炭世至中生代三叠纪为连续沉积,煤层埋藏深度、深成变质作用由北往南逐渐加深,生烃量也相应增多;燕山期是构造变形最为强烈的时期,也是侏罗纪聚煤盆地的形成期,大同、河东、宁武、沁水等4个聚煤(气)盆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煤变质仍然是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属再次深成变质作用,煤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生烃作用持续发生;喜马拉雅期为强烈拉伸的构造环境,造就了山体整体抬升和雁行排列的新裂陷盆地的沉降。就山西煤层瓦斯而言,上覆基岩厚度是煤层瓦斯保存的主控因素,其次为岩浆活动、不同构造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表现为在深变质作用背景上的叠加效应,山西境内的两个东西向高变质带与岩浆岩体的分布吻合,使阳泉矿区和晋城矿区成为煤层瓦斯(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从聚气构造背景来说,封闭型构造使煤储层中瓦斯含量较高,如沁水盆地的沁南区、古交、邢家社、东社区以及河东盆地的石楼、大宁—吉县区、三交—柳林区,瓦斯含量在10~15m3/t或更高;开放型构造具有逸散煤层瓦斯的便利通道,瓦斯含量较低,如河东盆地的离石矿区、沁水盆地霍西构造区以及浑源、五台煤产地等。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瓦斯;构造—沉积演化;瓦斯生成;赋存和分布规律;山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郭景林,郭晓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 [2]郭景林,范林森,米广尧,等.河东煤田南部煤层气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3]张亮.山西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 [4]琚宜文,范俊佳,谭静强,等.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3):1-5,27.
- [5]孙和应,常松岭.矿井瓦斯防治技术[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 [6]何国益.矿井瓦斯治理实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 [7]张子敏.瓦斯地质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