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探测煤层冲刷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ulti-attribute Analysis Technique Dectecting Coal Seam Scouring Zone
赵传伟
摘要(Abstract):
煤层冲刷带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矿井的总体生产规划,导致井下开采方案和开采方法都要因此而进行调整,降低了矿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局部区域煤层厚度变薄甚至尖灭缺失还会导致地应力异常集中,存在瓦斯突出等安全隐患,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日常工作中,通过专业解释软件可以在时间域从各个角度对数据体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纵向时间剖面、横向水平切片以及沿煤层切片等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运用方差体、相干体等技术对冲刷带进行了属性解释,确保了解释成果的正确可靠,为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冲刷带;三维地震勘探;多属性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传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管永伟,陈同俊,崔若飞,等.煤层冲刷带地震响应特征及其与煤层瓦斯突出的相关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1):191-197.
- [2]宋正宇.丰沛煤田张双楼矿区山西组7煤层冲刷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8):20-24.
- [3]胡朝元,邱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煤层冲刷范围[J].中国煤炭地质,2000,12(4):63-65.
- [4]崔大尉,于景邨.利用地震岩性信息研究煤层冲刷规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1):355-361.
- [5]陶长晖.徐州九里山矿区西部山西组沉积环境及煤层冲刷的探讨[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6(3):55-63.
- [6]李雪梅.三维地震勘探预测煤层冲刷带[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42(2):173-175.
- [7]陶文朋,董守华,黄亚平,等.地震属性技术在探测断层和陷落柱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8(12):79-81.
- [8]邹云超,高永利,代凤红.精细解释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1):34-35.
- [9]曾维望,常锁亮,陈强.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古河道冲刷带[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44(4):136-141.
- [10]陈凤云,张宝水.相干体解释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2):63-64.
- [11]李普涛,张起钻,汪恕生.煤层冲刷带预测方法评述[J].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17-19.
- [12]吴奕峰,孟凡彬.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厚度及古河流冲刷带的方法[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10):52-56.
- [13]刘最亮,罗忠琴.PNN概率神经网络反演技术预测煤层顶板岩性——以寺家庄煤矿中央盘区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50-55.
- [14]崔大尉,王一,田庆路,等.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煤层冲刷带[J].物探与化探,2011,35(2):234-237.
- [15]李小霞.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应用研究[D].四川成都: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