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8, v.30;No.223(01) 30-36+4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两淮煤田煤储层吸附孔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Coal Reservoir Adsorptive Pore Structural and Fractal Features in Huainan and Huaibei Coalfields

姚铭檑,邵龙义,侯海海,李振,赵升,唐跃

摘要(Abstract):

为了定量表征两淮煤田(淮南和淮北煤田)煤储层吸附孔孔隙结构特征,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数据及FHH模型计算了吸附孔分形维数D_1(相对压力0~0.5)和D_2(相对压力0.5~1),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物质组成以及煤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低温氮气吸附回线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孔隙以"墨水瓶"或"细瓶颈"形孔为主,煤样具有比表面积大、平均孔径小的特点;Ⅱ类,孔隙多为开放性较好的平行板状孔,煤样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较低;Ⅲ类,孔隙以狭缝形孔为主,煤样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较大。D_1与比表面积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代表孔表面积分形维数,D_2和平均孔径、微孔含量分别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代表孔结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脱附曲线类型煤样的分形维数D_1呈现出Ⅰ类>Ⅲ类>Ⅱ类的规律,D_2则呈现出Ⅰ类>Ⅱ类>Ⅲ类的规律,D_1、D_2与水分、灰分均呈正线型相关,与煤的R_(o,max)的关系并不明显。

关键词(KeyWords): 两淮煤田;煤储层;低温氮气;孔隙特征;分形维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1212011220794);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DD20160204-YQ17W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1004-003)联合资助

作者(Author): 姚铭檑,邵龙义,侯海海,李振,赵升,唐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