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页岩层地震反射波组特征研究Shale Strata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Group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western Hunan
方大为,潘志刚,包书景,孟凡洋,林建东,王国霞
摘要(Abstract):
湘西北地区发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已知地质特征推断反射层位的方法,对两套含烃黑色页岩层的地震地质特征、波组层位识别、波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湘西北地区页岩层地震反射波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龙马溪组存在3~4个强相位,主频集中在30Hz左右;牛蹄塘组存在3个强反射界面,因深度加大,其主频集中在20Hz左右。由于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二组地层间距达2 500~3 000m,因此在湘西北地区将二组地层的反射波视作一个波系,其二维地震剖面存在3个波组4个反射层位或3个波组3个反射层位,三个波组分别为龙马溪组,中寒武底界及牛蹄塘组。另外因龙马溪组砂质泥岩段具有低速、低密度、低电阻率、高放射性等特征,其界面波阻抗差异较大,可作为本区的地震波标志层位。
关键词(KeyWords): 湘西北;页岩层;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层位标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方大为,潘志刚,包书景,孟凡洋,林建东,王国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建东.页岩气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8),56-60.
- [2]郭少斌.油气综合勘探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10.
- [3]何生,叶加仁,徐思煌,等.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 [4]孙家振,李兰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 [5]陈振林,王华,何发岐,等.页岩气形成机理、赋存状态及研究评价方法(The Forming Mechanism,Occurrence State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Shale Gas)[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
- [6]林建东.煤层气勘探开发从“以工程为主导”到“预测指导下的工程”之转变[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3):48-52.
- [7]张兴平.高、低产煤层气井AVO正演特征及其识别[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6):48-53.
- [8]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湖南省常德市“常页1井”二维地震勘查的试验研究[J].湖南株洲: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3.
- [9]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湘西北石门-慈利地区页岩气调查二维地震勘探报告[R].湖南株洲: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3.
- [10]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湘西北茨岩塘地区页岩气调查二维地震勘探报告[R].湖南株洲: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4.
- [11]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湖南省页岩气地震勘查方法研究[R].湖南株洲: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3.
- [12]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南省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R].湖南长沙: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2012.
- [13]何樵登.地球物理应用教程—地震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