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eatur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董大啸,刘特辉,吴雷,邵龙义
摘要(Abstract):
根据野外剖面实测、室内岩矿鉴定及综合作图等,对广东省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古土壤层、事件界面、沉积相转换面5个类型、共6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1~S5各层序底界面的代表界面分别为广花地区K1砂岩底面、广花地区K2砂岩底面、连阳地区灰岩不整合面、连阳地区白灰岩段底面和广花地区圣堂组大套砂岩底面;S5的顶界面为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的构造事件面。对比不同地区后发现,广花和兴梅两个地区的层序发育特征较为类似,连阳地区5个层序的变化呈现了海侵(S1、S2)-快速海退-海侵(S3)-缓慢海退(S4、S5)的旋回过程,而曲仁地区的5个层序特征类似、变化较小。与20世纪90年代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对比,有2个层序界面与本次划分的层序界面相同。
关键词(KeyWords): 层序地层;二叠纪;广东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董大啸,刘特辉,吴雷,邵龙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宜昌地矿所.广东省二叠纪含煤性研究[R].湖北宜昌:宜昌地矿所,1979.
- [2]广东省煤田地质局.广东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报告[R].广东广州:广东省煤田地质局,1994.
- [3]广东煤田地质局.广东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R].广东广州:广东省煤田地质局,1994.
- [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R].河北涿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995.
- [5]王佟.中国南方贫煤省区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6]马丽.我国煤炭中长期需求预测与供给能力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12:4-10.
- [7]俞珠峰,王立杰.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J].经济管理,2005,31(6):24-26.
- [8]吴吟.煤炭供求形势及保障有效供给的设想[J].中国能源,2004,4(26):4-6.
- [9]王永,王佟,康高峰,等.中国可供性煤炭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地质,2009,36(4):845-852.
- [10]Bohacs K,Suter J.1997.Sequenc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coaly rocks:Fundamental controls and paralic examples[J].AAPG,81:1612-1639.
- [11]邵龙义,鲁静,汪浩,等.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J].古地理学报,2008,10(6):561-570.
- [12]李增学,魏久传,韩美莲.海侵事件成煤作用——一种新的聚煤模式[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1):120-124.
- [13]任纪舜.论中国南部的大地构造[J].地质学报,1990,64(4):275-288.
- [14]杨森柄.华南裂陷系的建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1989,14(1):29-36.
- [15]柳淮之,等.杨子地块晚古生代裂谷与地体[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8,8(4):321-311.
- [16]王鸿祯,等.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6.
- [17]杨森楠,杨巍然.中国区域大地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 [18]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19]煤炭工业部中南煤田预测组.中南区煤田预测汇总说明书[R].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1980.
- [20]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湖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21]温耀光,黄惠.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论文选辑[C].广东省地质学会会刊,1982,(1):28-30.
- [22]黄占兴,李孝全,周祖仁.广西二叠纪菊石生物地层学研究新进展[J].广西地质,1990,3(3):27-33.
- [23]张守信.中国岩石地层对比研究——清理中国岩石地层单位[J].中国区域地质,1992,(3):193-203.
- [24]莫柱孙.钦廉运动或钦州运动[J].广东地质,1989,4(2):22.
- [25]邵龙义,何志平,鲁静.环渤海湾西部石炭系—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40-108.
- [26]邵龙义,窦建伟,张鹏飞.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1):4-9.
- [27]邵龙义,鲁静,冉隆明,等.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古地理学报,2008,10(4):355-361.
- [28]张克信.二叠-三叠纪过渡期灾变事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1,10(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