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单元划分及其应用Mine Gas Unit Division and Application
何鑫,崔洪庆,何峰,王泽华
摘要(Abstract):
为了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因地制宜,须在煤矿生产中对地下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在分析目前我国煤矿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采区瓦斯单元为基本单元开展瓦斯治理工程的设想。基于煤层瓦斯赋存、突出危险性和地质构造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了依据地质构造及其组合类型相同、煤层变质程度及煤体特征相近、瓦斯逸散条件相似等原则划分瓦斯单元的方法。研究表明,根据瓦斯地质区划论与主导因素分析法圈定的区域能准确地反应该单元瓦斯赋存特征,即不同单元中煤体宏观裂隙发育特征、煤层渗透性及瓦斯优势渗流方向等方面均呈现不同规律。河南古汉山矿瓦斯抽采工程实践表明,该区划方法不仅能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有的放矢,且能够实现瓦斯抽采的优化设计,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瓦斯治理技术途径。
关键词(KeyWords): 瓦斯灾害防治;地质构造;地质单元;瓦斯单元;瓦斯抽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突煤层长壁回采工作面四维瓦斯地质研究”(41372160)
作者(Author): 何鑫,崔洪庆,何峰,王泽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有厂,胡金红,赵萌.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29(6):715-719.
-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
- [3]张振安,赵东,孟浩.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理论探讨与实践[J].现代矿业,2015(4):109-110.
- [4]曹运兴.瓦斯地质单元法预测瓦斯突出的认识基础与实践[J].煤炭学报,1995(S1):76-78.
- [5]彭立世,袁崇孚.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预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6]杨陆武,彭立世,曹运兴.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3):21-26.
- [7]汤海林,蒋承林,游继军,等.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单元划分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2013,44(1):171-173.
- [8]吕闺生.陶二矿2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及赋存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8):43-46.
- [9]龙祖根,李绍泉,韩真理,等.林华煤矿瓦斯地质影响因素分析[C].//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第四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98-103.
- [10]王兆丰,李宏,柯昌友.成庄矿3#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工程,2011,1(4):58-60.
- [11]张子敏,吴吟.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J].地学前缘,2013,20(2):237-245.
- [12]侯海海,张玉贵,邵龙义,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地质单元特征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S2):203-206.
- [1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等.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28(3):31-33.
- [14]贾天让,王蔚,张子敏,等.现代构造应力场下断层走向对瓦斯突出的影响[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30(6):930-934.
- [15]柯善斌.鹤岗煤田瓦斯突出构造控制规律及区划研究[J].煤矿安全,2017(8):155-158.
- [16]兰天伟,苏广福,韩军,等.地质动力区划预测煤与瓦斯突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3):46-50.
- [17]张国辉,韩军,宋卫华.地质构造形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1):19-22.
- [18]侯海海.基于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的潘一煤矿地质特征[J].煤矿安全,2014,45(3):150-152.
- [19]吕有厂,胡金红,赵萌,等.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715-719.
- [20]王恩营.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方法[J].煤矿安全,2006,37(10):42-44.
- [21]姚小平,姚磊华,王心义. K均值聚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水文地质单元划分[J].煤炭技术,2013(6):121-123.
- [22]刘俊杰.王营井田地下水与煤层气赋存运移的关系[J].煤炭学报,1998(3):225-230.
- [23]代革联.地质构造对韩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7):62-67.
- [24]陈学敏.贵州龙潭组煤类分布规律及其成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21-24.
- [25]李绍泉,伍宏燕,徐晓乾,等.急倾斜煤层二次突出特点及机理探讨[J].煤矿安全,2011,42(8):141-143.
- [26]丁庆和,夏仕柏.区域、矿井瓦斯地质研究[C].//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学术论坛文集,2008.
- [27]张子戌.瓦斯地质单元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5(1):10-13.
- [28]孟春晓,黄涛,彭道平.基于层次分析法划分狮子洋隧道水文地质单元的研究[J].路基工程,2011(5):73-76.
- [29]张振安,赵东,孟浩,等.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理论探讨与实践[J].现代矿业,2015(4):109-110.
- [30]HOBBS D W.The formation of tension joints in sedimentary rocks:An explanation[J].Geological Magzine,1967,104:550-556
- [31]员争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