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地区煤层构造形态空间分析Coal Seam Structural Form Spatial Analysis in Eastern Ningxia Area
马志凯,高科飞,徐浩,魏迎春
摘要(Abstract):
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在东西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对推覆体系内韦州-石沟驿、积家井地区的煤层底板标高趋势图和剩余图分析发现:韦州-石沟驿地区位于六盘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中带,等值线稀疏,变化缓慢,褶曲形态宽缓,保存比较完整;积家井地区位于六盘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锋带,等值线沿北北西向密集排列,褶皱均为紧闭式,断裂尤为发育。上述特征体现了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对煤层空间形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宁东地区;构造形态;空间分析;定量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4012201)
作者(Author): 马志凯,高科飞,徐浩,魏迎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钱光谟,曹代勇,徐志斌,等.煤田构造研究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 [2]孙洪泉.构造研究中的数学地质方法综述[J].矿业世界,1996,(4):4-10.
- [3]曹代勇,关英斌,张杰林,等.沁水煤田东部构造特征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 [4]张启锐.地质趋势面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5]李小明,刘德民,张品刚,等.趋势面分析在东欢坨井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4):6-9.
- [6]张品刚,曹代勇,王强,等.东欢坨矿构造特征及断层构造定量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7):4-6.
- [7]曹代勇,刘钦甫,彭苏萍,等.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定量研究[J].煤田地质勘探,1998,26(5):28-32.
- [8]赵红格.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西北大学,2003.
- [9]姚宗惠,张明山,曾令邦,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断层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2):20-23.
- [10]汤锡元.郭忠铭.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逆冲推疆构造带特征及其演化与油气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9(1):1-10.
- [11]冯希文.宁东煤田中侏罗纪延安组层序地层测井响应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1):58-63.
- [12]张进,马宗晋,任文军.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J].地质学报,2004,78(5):6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