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瓦窑堡组特高焦油产率煤富集规律分析Study on Wayaobu Formation Extra-high Tar Yield Coal Enrichment Pattern in Zichang Mining Area, Northern Shaanxi Triassic Coalfield
李华兵,李宁,姚征,谢青,高骏,许婷
摘要(Abstract):
特高焦油产率煤的富集受煤变质程度、成煤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子长矿区瓦窑堡组可采煤层为5号煤层和3号煤层,通过对煤岩样品进行低温干馏试验,得到瓦窑堡组焦油产率平均为13.4%,其中5号煤焦油产率为12.55%,3号煤焦油产率为13.7%,属于特高焦油产率煤层。在空间分布上,高油煤占比达到77%,富油煤占比为23%,零星发育含油煤。研究表明,煤层焦油产率高的原因有3个,一是以低—中等变质程度的气煤为主,高挥发分、高含氢、高含氧;二是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含量、活性组分平均含量高;三是本区成煤环境以陆相沼泽、湖泊沉积为主,还原程度高。
关键词(KeyWords): 焦油产率;高油煤;富油煤;特高焦油产率煤;子长矿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专项资助项目:陕西省富油煤及伴生有益矿产资源赋存规律研究(20180304)
作者(Author): 李华兵,李宁,姚征,谢青,高骏,许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双明,段中会,马丽,张育平.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9(2):1-6.
- [2] 张飏,孙会青,白效言,王利斌.低温煤焦油的基本特征及综合利用[J].洁净煤技术,2009,15(6):57-60.
- [3] 贺丹.陕北三叠纪瓦窑堡组分布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 [4] 陈飞,樊太亮,高志前,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24-28.
- [5] 王双明.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与煤炭资源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 [6] 韩德馨,杨起.中国煤田地质学(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 [7] 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蟠龙至高家屯区元屯沟勘查区详查报告[R].西安: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
- [8] 张永生,贺丹,李静琴,陈波.陕北三叠纪煤田3号煤中硫分与灰分组成特征及成因分析[J].煤质技术,2018(9):6-10.
- [9] 李盛富,王果,孙鹏飞.新疆巴里坤县条湖矿区主煤层(M4)煤质特征及工业用途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3):12-16.
- [10] 金晶,窦岩,詹仲福.蓄热体在煤干馏过程中的应用[J].化工机械,2015(6):841-844.
- [11] 钮志远.典型煤的官能团热解机理、动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 [12] 樊义龙,王宁波,徐红东,门长贵.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影响因素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0,16(6):36-39.
- [13] 孙会青,曲思建,王利斌.低温煤焦油生产加工利用的现状[J].洁净煤技术.2008,14(5):34-38.
- [14] 李智学,任海香,贺丹,等.陕西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R].西安: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10.
- [15] 杨文蕙,贾志鑫.陕北三叠纪煤田瓦窑堡组煤质特征及利用浅析[J].陕西煤炭,2013,32(6):132-133.
- [16] 赵宏刚,陈全红,王文武,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J].西北地质,2003(4):35-38.
- [17] 张军民,刘弓.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J].煤炭转化,2010(3):92-96.
- [18] 韦忙忙.陕西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6.
- [19] 李丽,邵龙义,李明培,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J].煤炭学报,2017(8):2090-2100.
- [20] 田野,李智学,邵龙义,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8):13-17+27.
- [21] 张科,姚素平,胡文瑄,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煤系的生烃母质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2009(6):80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