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矿煤体结构特征及其在煤和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Panji No.1 Coalmine Coal Mass Texture Feat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al-and-gas Outburst Prediction
李学文
摘要(Abstract):
煤体结构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并结合矿井地质构造成果,对淮南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其构造煤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区8煤层构造煤发育,其厚度大于该煤层厚度20%的点数占一半以上,因其顶、底板围岩封闭性良好,有利于瓦斯聚集,易在采动条件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确认为该区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煤层。依据瓦斯始突深度、构造煤分层厚度大于0.5m的分布范围、大中型断层位置及矿井突出资料,在F4断层组的两侧分别圈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和威胁区。
关键词(KeyWords): 煤体结构;测井曲线;煤与瓦斯突出;淮南潘一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学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焦作矿院瓦斯地质研究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 [2]梁冰.煤和瓦斯突出固流耦合失稳理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 [3]候俊旺.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14-21.
- [4]赵庆波,等.煤层气地质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00-110.
- [5]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80.
- [6]赵明鹏,刘俊杰,陈振东,等.阜新煤田王营井田煤层气藏生储运特征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0:80-87.
- [7]张建博,王红岩,赵庆波,等.中国煤层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3-125.
- [8]苏现波,陈江峰,孙俊民,等.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4-121.
- [9]曹代勇.华北聚煤区南部滑脱构造研究[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0.
- [10]章云根.淮南煤田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地质勘探风险分析[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10-60.
- [11]朱兴珊.南桐矿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和瓦斯突出的控制[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3:45-90.
- [12]安徽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两淮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甲烷富集机制及开发前景评价[R].安徽合肥:安徽煤田地质局,1998.
- [13]张子戌,张子敏,罗开顺,等.瓦斯地质新进展[M].河南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196.
- [14]淮南煤研所,等.煤和瓦斯突出机理与预测预报的研究[R].安徽淮南:淮南煤研所,1982.
- [15]华安增.地应力与煤和瓦斯突出的关系[J].中国矿业学报,1978,(1).
- [16]王大曾.多项指标综合记分法预测煤和瓦斯突出的尝试[J].煤田地质勘探,1989,(3).
- [17]吴燕清.煤和微观结构定量化与预测瓦斯突出[J].煤炭学报,1990,(2).
- [18]姚宇平,周世宁.含瓦斯煤的力学性质[J].中国矿业学报,1988,(1).
- [19]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 [20]于不凡.煤和瓦斯突出概述[J].煤炭工程师,1988,(6).
- [21]郭德勇,黄元平.煤和瓦斯突出预测煤体结构指标计算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2).
- [22]李世平,吴振业,贺永年,等.岩石学简明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7-10.
- [23]郭德勇.煤和瓦斯突出构造物理学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学位论文,1996.
- [24]煤炭工业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 [25]华东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勘探队.潘集勘探区第一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书[R].河北涿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档案馆,1966.
- [26]安徽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安徽省煤炭资源图集[M].安徽合肥:安徽煤田地质局,1980:265-268.
- [27]郭德勇,韩德馨.围压下构造煤的空隙度和渗透率特征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4).
- [28]刘大庆.淮南潘一矿13-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K].安徽淮南:淮南矿务局潘集第一煤矿,1995.
- [29]朱兴珊,高金英.古构造应力场与煤和瓦斯突出[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5).
- [30]朱兴珊,徐凤银.论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对煤和瓦斯突出的主控作用[J].煤炭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