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条件下小煤窑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Stability Evaluation of Small Coal Mine Goaf Site und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胡应全,王刘文,陈金宏,王彤标,李彬
摘要(Abstract):
随着矿区土地资源破坏、城镇化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日渐突出,在采空区上方兴建建(构)筑物不可避免。其中小煤窑采空区形成的不良地基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采用AHP方法分析了工程建设条件下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再从力学解析的角度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条件下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主要影响为采空区埋深、建筑荷载以及煤岩柱安全稳定性。为计算出工程建设条件下的煤(岩)柱安全稳定性系数,在原有规范推荐公式的基础上添加建构筑物引起的附加荷载并推导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在评价地基稳定性时,对现有公式进行修正,认为巷道顶板的埋藏深度应为基础底面至巷道顶面的距离而非地面至巷道顶面的距离,应采用等效内摩擦角而非内摩擦角,上部荷载应采用基底压力而不是附加应力,同时为方便运用,添加覆岩安全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实际案例证明修正后的荷载临界影响深度判别法适用于评价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相对未修正前的公式,既达到了安全可靠,又避免了过于保守而加大地基处理费用。
关键词(KeyWords): 工程建设;地基稳定性评价;小煤窑采空区;AHP;力学解析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贵州煤设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创新项目(GMSRD2023.KJ-002号)
作者(Author): 胡应全,王刘文,陈金宏,王彤标,李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正帅,邓喀中.老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分析与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J].煤炭科学技术,2015,43(10):133-137,102.
- [2]冉章清,王刘文,潘显威,等.荷载临界影响深度法在小煤窑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运用[J].土工基础,2023,37(3):418-421.
- [3]沈高平.建设工程中小煤窑采空区勘察的有关问题的探讨[J].安徽地质,2016,26(2):138-142.
- [4]向峰.陕北小煤窑采空区的勘察与评价[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1):39-41.
- [5]史卫国,崔鹏伟,薛飞.小窑采空区变电站采动变形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2019,45(8):47-49.
- [6]侯恩科,张萌,孙学阳,等.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破坏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5):31-36,71.
- [7]刘贵.采煤沉陷区地面塌陷原因及塌陷坑附近房屋居住安全分析[J].煤炭工程,2019,51(8):145-148.
- [8]郭广礼,何国清,崔曙光.部分开采老采空区覆岩稳定性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20(3):70-73.
- [9]尹宏磊,侯伟,韩煊,等.京西浅层采空区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S):1976-1981.
- [10]汪吉林,丁陈建,张云,等.老采空区地基变形对地面建筑影响的数值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4):476-480.
- [11]王劼,张晓君,郑怀昌.民采空区稳定性安全分析[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6,5(9):28-30.
- [12]谭毅,郭文兵,赵雁海.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突变失稳机理及工程稳定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6,41(7):1667-1674.
- [13]徐良骥,郭辉,朱楠,等.建筑荷载作用下老采空区上方覆岩与地表残余变形规律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5):103-108.
- [14]张俊英.采空区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1(11):1368-1372.
- [15]张现辉,卢玲敏,方向清.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区域治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4,309(7):49-54.
- [16]丁陈建,汪吉林.神经网络法的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2):208-211.
- [17]邹友峰,柴华彬.建筑荷载作用下采空区顶板岩梁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4,39(8):1473-1477.
- [18]钱自卫,吴慧蕾,姜振泉.老采空区高层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58-62.
- [19]阮壮.煤矿采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6(1):223-240.
- [2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44—2014(2017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 [21]张德成,李维,代亚.某煤矿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2021,47(4):54-57.
- [22]史卫国,崔鹏伟,薛飞.小窑采空区变电站采动变形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2019,45(8):47-49.
- [23]于洋,邓喀中,范洪冬.条带开采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及煤柱设计方法[J].煤炭学报,2017,42(12):3089-3095.
- [24]宫立昊,李福程.基于AHP法的采空区底板破坏范围最大影响因素辨识与分析[J].煤炭技术,2023,42(3):14-21.
- [25]谷拴成,樊琦,王建文,等.层状岩体巷道顶板冒落拱高度计算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12,1(1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