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张慧,贾希荣
摘要(Abstract):
本文用透射电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做了系统的观察,在 0.l~10μm的数量级上分析研究了夹矸的矿物形成、结构及演化,总结了一组能说明夹矸成因、指导夹矸用途的电子显微学特征。以此为依据,推测该夹矸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火山灰,可定名为“tonstcin”。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慧,贾希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煤系粘土岩夹矸译文集.周义平等译.地质出版社,1989
- [2] 张慧等.火山灰蚀变成因高岭石夹矸的TEM研究.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89,(1)
- [3] 张天乐等.中国粘土矿物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地质出版社,1978
- [4] 须藤俊男.粘土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81
- [5] Bcutelspacher H etc.Atlas of Electon Microscopy of Clay Mincrals and their Admixtures.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1968
- [6] 冯宝华.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火山灰沉积水解改造而成的高岭岩.沉积学报,1989,(1)
- [7] 奥西波夫 B N.粘土类土和岩石的强度与变形性能的本质.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