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煤岩特征分析Taiyuan and Shanxi Formations Coal Petrologic Feature Analyses in Shanxi Province
解锡超,张正喜,唐跃刚,王海生,张庆辉,王聪,陈小栋,苏育飞,贾龙
摘要(Abstract):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山西省煤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并对各煤田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R0,max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显微组分一般以镜质组为主,并且有从北向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惰质组次之,其趋势与镜质组相反,壳质组最少;太原组反射率值在0.6%~3.9%,整体上呈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煤级从中煤级煤Ⅰ到高煤级煤Ⅱ都有赋存;山西组反射率值在0.6%~4.2%,其反射率变化趋势和煤级赋存特征与山西组类似。研究结果为评价和利用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太原组;山西组;煤岩特征;R0,max变化规律;山西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20070380104006)
作者(Author): 解锡超,张正喜,唐跃刚,王海生,张庆辉,王聪,陈小栋,苏育飞,贾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 [2]程保洲.山西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3]大同矿务局.大同矿区侏罗纪煤田地质总论[R].山西大同:大同矿务局,1995.
- [4]李河名,费淑英.中国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5]袁三畏.中国煤质评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9-24.
- [6]陈鹏.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 [7]郭峰,刘跃丽.古交矿区煤岩煤质特征分析[J].江苏煤炭,2003,(1):15-16.
- [8]董名山.山西汾河中游太原系山西系煤的煤岩特征及其与牌号规律的研究[J].地质学报,1957,37(1):109-116.
- [9]姚多喜,叶建平.山西朔县矿区4#煤层煤岩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山西煤炭,1996,(4):15-18.
- [10]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588-2001,烟煤显微组分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 [11]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588-1995,烟煤显微组分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