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地质封存缓释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及地面植物增强吸收系统研究Study on Slow Release Early Warning System, Emergency System and Ground Plant Enhanced Absorption System for CO2 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张洋,程剑峰,范莹琳
摘要(Abstract):
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是保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技术方法,是钢铁水泥行业低碳化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保障。CO_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CO_2地质封存的缓释现象是CCUS不可逾越的障碍,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缓释监测预警及应急系统和最后一道CO_2拦截系统地面植物增强吸收系统,最大限度吸收缓释二氧化碳,同时增加土地利用收益。
关键词(KeyWords): 预警;应急;缓释;地面植物增强吸收系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研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监测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碳评价、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ZMKJ-2021-ZX02)
作者(Author): 张洋,程剑峰,范莹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蔡博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其环境监测[J].环境经济,2012(8):44-49.
- [2]蒋向明.“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与地热产业双重发展机遇[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S1):1-6.
- [3]贺强.双碳目标下我国西部地区地下煤火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4):8-13.
- [4]蔡博峰.国际典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其环境监测[J].世界环境,2012(3):48-51
- [5]张洋,赵岳,李威达,等.碳中和1+N之路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12):50-53.
- [6]黄晶,马乔,史明威,等.碳中和视角下CCUS技术发展进程及对策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1):42-47.
- [7]李阳.碳中和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21.
- [8]黄晶,陈其针,仲平,等.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 [9]张贤,李阳,马乔,等.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6):70-80.
- [10]张九天,张璐.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J].热力发电,2021,50(1):1-6.
- [11]吴远彬,等.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R].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19.
- [12]王金南,刘兰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环境管理思考[J].低碳世界,2013(1):22-25.
- [13]张鸿翔,李小春,魏宁.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3):335-340.
- [14]巢清尘,陈文颖.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3):291-298.
- [15]曾荣树,孙枢,陈代钊,等.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4(4):196-200.
- [16]李春鞠,顾国维.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2):13-16.
- [17]王向农.二氧化碳薄膜分离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7,16(2):24-29.
- [18]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1)[R]. 2021.
- [19]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2021[R].2021.
- [20]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2020[R].2020.
- [21]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R]. 2019.
- [22]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