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盆地西安凹陷深层地热U型对接井地温特征Geothermal Features of Two Deep U-Shape Downhole Heat Exchangers in the Xi'an Depression,Guanzhong Basin
张育平,黄少鹏,杨甫,王兴,余如洋,李毅,荀迎九,周聪
摘要(Abstract):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为关中地区冬季供暖提供了保障。作为深层能地热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首次在西安凹陷中施工了2 000m以深的两对U型对接井,对接井水平段长200m,形成了闭式地埋管换热器,且静置时间超过2年,能够反映初始地温。地层初始地温是深层地热井换热能力计算关键参数,高精度的测量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利用进口直读式热电偶测温探头,对上述2组对接井(4口)初始地层温度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地温梯度。结果显示,在垂向上和平面上,4口井地温都表现出高度的重合性,显示区内对接井地温和地下流场稳定,地热能开采潜力大; 4口地热井单井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3. 45~3. 47℃/hm,平均3. 46±0. 01℃/hm,地温梯度异常是由于关中盆地地壳厚度较薄,以及相对高的地幔热流的热传导和深大断裂沟通的水体热对流相互叠加造成的;蓝田-灞河组分布稳定、富水性好、渗透率高和导热性强,为区域稳定的热储层,根据地温和地温梯度的变化规律,建议区内对接井对接层段为1 866m以深的蓝田-灞河组,以保证最大的换热效率和持续稳定的热源;通过测井资料验证,对接井在1 500~1 600m存在地温异常,与地层地下水活动和地层含砂量高相关。
关键词(KeyWords): 深层地热对接井;地温测量;地温梯度;地温异常;关中盆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科技厅工业科技重点攻关项目(2017ZDXM-GY-075);; 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SMDZ-ZD2016-2)
作者(Author): 张育平,黄少鹏,杨甫,王兴,余如洋,李毅,荀迎九,周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饶松,姜光政,高雅洁,等.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与地热田热源机理[J].地球物理学报,2016,59(6):2176-2190.
- [2]穆根胥,李锋,闫文中,等.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1-266.
- [3]王兴.渭河盆地地温场特征与地热系统[J].陕西煤炭技术,1997(02):43-50.
- [4]王佟,王莹.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01):82-85.
- [5]黄景锐.西安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3.
- [6]刘彩波,胡安焱,黄景锐,等.西安市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3,35(02):30-32.
- [7]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 [8]侯娟.渭南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与资源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6.
- [9]周阳,穆根胥,张卉,等.关中盆地地温场划分及其地质影响因素[J].中国地质,2017,44(05):1017-1026.
- [10]王贵玲,刘志明,蔺文静.鄂尔多斯周缘地质构造对地热资源形成的控制作用[J].地质学报,2004(01):44-51.
- [11]杨永军.温度测量技术现状和发展概述[J].计测技术,2009,29(04):62-65.
- [12]王凯,王高,梁海坚,等.基于铱铑合金的超声测温传感器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8,41(15):87-90.
- [13]余如洋,李毅,等.草滩生活基地“U”型地热井测温报告[R].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地热与环境研究实验室,2018.
- [14]王兴.渭河盆地地热资源赋存与开发[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